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语文知识点 > [综合教学]《渐》教学设计

[综合教学]《渐》教学设计

来源:本站原创 2009-08-31 15:49:45

[标签:随笔]

  《渐》教学设计

  课前知识积累:

  1、“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上面的诗是唐人白居易的《对酒》诗。大意是说,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的那一瞬间所发出的一点火光,人生就这样过去了。人生不论穷富,不必太过于斤斤计较,应该尽量放宽胸怀,随时保持心情的愉快,这才是处世之道。

  2、“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从一粒沙子看到一个世界,

  从一朵野花看到一个天堂,

  把握在你手心里的就是无限,

  永恒也就消融于一个时辰。

  作为象征主义的先驱,威廉·布莱克以这首诗给后来者竖起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传统的理解认为:他表达了短暂与永恒,局限与无限的相对意义。感叹了短暂的内在永恒性,而同样感叹永恒的脆弱。它使我们想起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爱情。使我们想起我们所遇到的一切。我们的生命使短暂的,然而我们短暂的生命却蕴含着永恒的意义。我们想要的,或许就在哪更高的天空。那遥远的妩媚如同旗帜在那里随风飘扬。

  在更深的一层意义上,诗歌还表达着有限与无限的转换,表达了短暂与永恒的共同死亡。我们短暂的生命呵,赖以永生的是我们永恒的意义。然而无奈的是,这种意义的不断转换使永恒看起来是那么的幼稚。譬如封建时代,做一个忠臣孝子是名留青史的先决条件。可是现在看来,这样原本可以的永恒是多么地可笑。试想一下,我们现在的为情为财而疯狂可知有多么傻。或许有人说意义并不在原因而在为意义上。这样的说法其实在自欺欺人,你想你会觉得人体炸弹的恐怖分子会让你觉得他们会永恒吗?

  多媒体展示丰子恺姓名及照片。

  ﹝师﹞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生﹞(纷纷)没有。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丰子恺先生的生平。

  多媒体展示丰子恺大致经历和有关评价。

  ﹝师﹞丰子恺先生说,能够占据他的心灵的,只有“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经过刚才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他的信仰里有一种成分,那是……

  ﹝生﹞佛家思想。

  ﹝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漫画世界。

  多媒体展示丰子恺漫画作品。

  生笑。

  ﹝师﹞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作品里有儿童,有大人,有大自然,有谐趣,也有诗意,可见丰子恺先生追求的有儿童的真,人间的善,还有大自然的美。

  在刚才的资料中,我们知道他不仅是中国漫画的开拓者,还被称为“随笔大师”。课本里的注释说,他的散文代表作品有……

  ﹝生﹞《缘缘堂随笔》,《车厢人生》。

  ﹝师﹞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缘缘堂随笔》的第一篇——《渐》。

  在这篇文章里,“渐”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先试着在每一段找出和“渐”字有关的句子。

  生翻看课文,思考。

  ﹝师﹞既然它是文章的题目,和文章主旨的关系一定比较密切,那么,和“渐”字有关的句子应该是每一段的……

  ﹝生﹞关键句。

  ﹝师﹞对,我们一起一段一段地来找。第一段的关键句是……

  ﹝生﹞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师﹞这一段给“渐”字下的定义是一种“要素”,一种“手段”。第二段呢?

  ﹝生﹞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

  ﹝师﹞对,第三段呢?

  生看课文,思考。

  ﹝师﹞这一段作者举了很多例子,都是为了说明……

  ﹝生﹞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

  ﹝师﹞这法则是什么?

  ﹝生﹞渐!

  ﹝师﹞这样看来,“渐”是大自然的一种法则。这一段里还有这样一句话……

  ﹝生﹞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

  ﹝师﹞“这”指代的就是“渐”。第四段。

  ﹝生﹞“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

  ﹝师﹞原来“渐”的作用是这样。为什么它能够隐蔽这种种变化,使人误认为其恒久不变呢?因为这种变化极……

  ﹝生﹞极微,极缓。

  ﹝师﹞“微”是变得小,“缓”是变得慢,这样来迷惑世人的眼睛。好,我们再看第五段,哪一句?

  生看课文,思考。

  ﹝师﹞每一段的关键句,通常在段首,有时也可能在段中或段末。看看我们找到的一样不一样,来,我们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大声读出来。

  ﹝师﹞﹝生﹞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师﹞原来,什么都在“渐”,甚至包括我们自己。第六段。

  ﹝生﹞“渐”的本质是“时间”。

  ﹝师﹞好,我们认识到了“渐”的本质。最后一段。

  ﹝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

  ﹝师﹞作者认为认清了“渐”,就要这么做。

  现在我们就可以自己来整合这些信息,给文章中的“渐”下一个定义了。“渐”实际上是什么?我们先给它一个中心语。

  ﹝生﹞变化。

  ﹝师﹞对!这种变化的特点是……

  ﹝生﹞极微极缓。

  ﹝师﹞它的本质是……

  ﹝生﹞时间。

  ﹝师﹞这样,“渐”就是以时间为基础的极微极缓的变化。对吗?

  ﹝生﹞对!

  ﹝师﹞好,我们已经一起解读出了文章里的“渐”。从刚才对各段的中心句的解读,我们知道文章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世间万物都在“渐”变,比如第五段举了时针为例,时针的移动虽然不容易觉察,但我们依然看得到它的移动,这是有形的“渐”。可是,时钟代表的是它背后的什么?

  ﹝生﹞时间。

  ﹝师﹞时间的“渐”变我们能不能看到?

  ﹝生﹞不能。

  ﹝师﹞那么,相对于有形的“渐”,这种“渐”是……

  ﹝生﹞无形的!

  ﹝师﹞这样,我们就认识到,文章列举的各种各样的“渐”,有有形的,还有无形的;我们还可以认识到,世间一切事物的常态,都是“渐”变。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在生活中学着去把握“渐”,而渐的本质既然是……

  ﹝生﹞时间!

  ﹝师﹞那么,把握“渐”,换一个说法,就是要……

  ﹝生﹞把握时间!

  ﹝师﹞对!通过把握时间来把握“渐”!

  可是,世间的一切都可以“渐”吗?都可以变吗?

  生思考,沉默片刻。

  ﹝生﹞(几个声音)不可以!

  ﹝师﹞有什么不可以“渐”变?

  ﹝生A﹞:亲情!

  ﹝生B﹞:友情!

  ﹝师﹞我们会慢慢长大,我们的父母会慢慢变老,这都是有形的“渐”。可是,我们和父母之间感情是无形的啊,我们愿意它“渐”变吗?

  ﹝生﹞不愿意!

  ﹝师﹞即使变了,也应该越变越浓,越变越好啊。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不是都“渐”变“渐”好了呢?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文章的倒数第二段。

  师朗读这一段的最后几句。

  ﹝师﹞在这一段里,从文中旅客搭车的那一幕,我们看到,毕竟还是有人在下车这件事上不跟随众人一起挤,这种人,作者说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生﹞明达之人。

  ﹝师﹞百年的寿命,大家觉得长吗?

  ﹝生﹞(笑)不长。

  ﹝师﹞可作者为什么说,“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

  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生思考,讨论。

  ﹝生C﹞因为短期的明达容易做到,要长期做到就太难了。

  ﹝师﹞是的。在一时一事上明达容易,在长长的一生中要保持这份明达,就不容易了。所以,作者才会说,“我觉得百年的寿命,……”

  ﹝生﹞“定得太长。”

  ﹝师﹞对。佛家讲究人有善根,要守真守善。而这份明达,在信仰佛教的丰子恺先生看来,应当是内心深处的……

  ﹝生﹞真和善!

  ﹝师﹞不错。其实,作者不是感慨生命太长,而是感慨要在一生中坚守那一份真和善太……

  ﹝生﹞太难!

  ﹝师﹞所以,在看到能够在一生当中守真守善的人太少的时候,丰子恺先生只能发出这样的感慨:百年的人生太长了!如果人的寿命就像搭船乘车的时间那么短的话,人世间也许会少一些争斗,多一些谦让,和平。如果能够坚守这一份真和善,那么,即使生命缩短为一个瞬间,那也是……

  ﹝生﹞美好的。

  ﹝师﹞既然这样,为什么作者又在最后一段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这和前文所说的宁愿缩短人的生命来使社会更美好,矛盾吗?

  ﹝生﹞不矛盾!

  ﹝师﹞为什么?前面明明说宁可要缩短生命,后面却说可以胜任百年或千古的寿命啊!大家讨论一下再站起来告诉其他同学。

  生讨论。

  ﹝生D﹞前面这么说,是因为能够在一生当中坚守真和善的人太少了,所以,宁可缩短生命的长度,也要守住这份真和善。虽然能够做到的人太少,但毕竟还是有人能够做到,这样的人他不仅能够胜任百年的生命,还可以留传千古。

  ﹝师﹞什么可以留传千古?生命可以吗?

  ﹝生D﹞不可以。但他的精神可以。

  ﹝师﹞什么精神?

  ﹝生D﹞坚守真和善,一生不变。

  ﹝师﹞就像课文里的一句话所说,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他们能不为‘渐’所迷,……”

  ﹝生﹞(齐读)“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

  ﹝师﹞对,前面的情况是不得已而为之,后面的才是作者最希望看到的。这两种观点是不矛盾的。当我们认识到有些事物是不可以渐变的,我们就要学着不为“渐”所迷,守住我们的真,守住我们的善,不让它们“渐渐”遗失。

  现在,文章的要旨我们都把握住了。有人说,读文章有三读,一是读文章,二是读作者,三是读自己。那么回到我们自身来,在学了这篇《渐》之后,同学们,我们到底要怎样对待我们自己生命中的“渐”呢?我们好好讨论一下吧。

  生热烈讨论。

  ﹝生E﹞升上高中以来,我没有把握好时间,不知不觉中成绩在渐渐地下降。到现在我才认识到是我没有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没有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学习上慢慢松懈后,我不但没有发现这样的苗头很危险,还继续任它自由发展,一直发展到现在这样的成绩。我不愿意它继续这样下去,我会努力,我要让我的成绩回升。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她的成绩渐渐地下降,自己一开始却没有发现这个苗头,这让我想起我们古代有一个成语叫“防微……”

  ﹝生﹞杜渐!

  ﹝师﹞对!在这个成语里,“微”就是事物不好的苗头,“渐”就是事物的开始,“防微杜渐”就是在错误或坏处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古人早就就告诉我们了,要制止不好的“渐”啊!

  生继续讨论。

  ﹝生F﹞我觉得有一些做人的原则不可以变。我会努力,去追求我的理想我的目标,但是,就算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管身边的世界怎么变,身上的真诚和善良我还是要坚守。

  ﹝师﹞是的!佛家认为人有善根,要守真守善。而在我们看来,如果我们原来就是真的善的,那就要防微杜“渐”,守住它们;如果我们身上本来就有不好的成分,那我们就要摒弃它们,迎接好的“渐”,努力使自己“渐”变“渐”好。在这种种的“渐”变中,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

  ﹝生﹞勿以善小而不为。

  ﹝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也许可以从中受到一点启示:从量的角度来看,人生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但不管是短还是长,我们都要学着——防微……

  ﹝生﹞杜“渐”!

  ﹝师﹞守真……

  ﹝生﹞守善!

  ﹝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有质量的!好,下课!

  附:

  《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概括理解文章的思想。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阅读——理解概括——鉴赏探究——迁移”的思路,

  用联想、比较等方法,自主探究,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三)情感和态度目标:

  通过对关键语句的鉴赏,领悟课文蕴含的哲理,

  使学生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鉴赏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有关人生的态度。

  三、教学方式:自主探究、互动讨论

  四、教学设想:

  《渐》是丰子恺的散文代表作《缘缘堂随笔》的第一篇。从时间的角度来阐述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态度,而并非我们时常说的挤时间,抢时间,努力工作学习。行文别致新颖,可以说是丰子恺先生禅心的反映。

  文章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小事中来体味深刻的道理,并借助这些平常小事传达鲜明独特的个人见解,表达自己的愿望。《渐》通过对人的生命历程中“渐”变规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时间的隐秘性和欺骗性,告诫世人要用大时间观去面对世界,学会宏观地把握人生,以明达、宽容之心待人接物,呼吁时代的谦让与和平。

  文章中关于乘火车的旅客这一个故事,寓意含蓄而深刻,是学生深入理解该文主题的难点,也是学生读之费力而又不吐不快的地方。拟通过品读倒数第二段,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难点。

  五、教学步骤:

  (一)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大致经历与思想生思考。

  (二)走进“渐”

  1、理解“渐”:

  找出文中各段与“渐”有关的关键句,归纳“渐”在文中的内涵。

  2、认识“渐”:

  分析文中各段关于“渐”的例子,认识有形的“渐”和无形的“渐”。

  结论:一切事物的常态都是“渐”。

  3、把握“渐”:把握时间

  (三)走出“渐”

  1、探讨:一切都可以“渐”吗?

  2、探究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

  品读倒数第二段,探讨作者的评论;

  品读最后一段,探究“大人格”与“大人生”。

  (四)迁移:如何对待生命中的“渐”?

  六、课文结构:

 

收藏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