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历史知识点 > "和谐":"贞观之治"的时代精神

"和谐":"贞观之治"的时代精神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9-06 21:36:41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可歌可泣的黄金岁月,是古代政治走向清明、积极进取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不朽象征。“马牛布野”“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 ”,意味着当时经济生活的复苏与繁荣;“无复盗贼,囹圄常空”,标志着当时社会秩序的稳定良好;“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象征着当时民族关系的融洽;“儒学之盛,古

  者未之有也”,显示出当时文化事业的兴盛;“去奢省费”“官吏多自清谨”,说明了当时“君道”与吏治的健全……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贞观之治”的确实现了天下“大治”:即国家充满朝气,社会充满生机,君臣充满追求,民众充满希望,生活充满信心,历史充满机遇!因此,为史家所讴歌,为后人所向往!

  那么,贯穿“贞观之治”始终的红线又是什么?造就“贞观之治”气象的动因又在何处?体现“贞观之治”精神的特征又有哪些?这或许是当今人们更为关心的问题。的确,历史不应该是流水帐,而应该成为启示录,让人们回顾和反思历史,找到借鉴,获得启迪,而“贞观之治”作为一笔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毫无疑义是我们在今天“纵向借鉴”,“从历史中学”的最佳对象之一。

  我认为,在“贞观之治”的诸多优良传统中,“和谐”显然是最为核心的内涵,它体现了“贞观之治”的本质属性,象征着“贞观之治”的时代精神。

  众所周知,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社会政治生活的理想境界就是“和谐”,而“和谐”的本质属性则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而不同”的差异性;“刚柔相济”的互补性;“抑高举低”的平衡性。综观“贞观之治”的政治实践,可谓是卓有成效地实现了博采兼容、理顺差异、相济互补、动态平衡的目标。

  兼容并蓄,宽容海涵:“贞观之治”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气象。唐太宗李世民以博大的襟怀与气魄,在治国经武时做到虚怀若谷,宽容包纳。

  这表现为:在制定方针,实施政策时,能够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而以众人之智为智。虚心听取各种意见,择善而从,将决策建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之上;在君主个人道德修养方面,能够容忍魏征等臣下的犯颜直谏,闻过则喜,在胜利面前保持比较清醒的头脑;在人才任用上,能够不别亲疏,唯才是举,甚至包容魏征、王珪、薛万彻等原先身为敌对营垒的贤能之士,让其拥有广阔的政治舞台发挥文韬武略,贡献聪明才智;在民族关系处理上,能够摈弃狭隘的“夷夏之辨”畛域,打破“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狄”的怪圈,奉行“胡汉一家”、“爱之如一”的民族理念,甚至赦免宿敌颉利可汗的性命,从而最大程度上化解了长期以来因民族征伐而积聚的民族仇恨,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正是因为唐太宗的宽容包纳,才使得贞观一朝的社会政治生活呈现出祥和安定的积极氛围,造就了政通人和、人才辈出、上下同心的和谐局面。而广大民众即使在生活中仍遇到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也依然对朝廷抱有期待,充满信心,所谓“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怨嗟,莫不自安”。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