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高考资源网高考真题 | 高考模拟题 | 高中试卷 | 高中课件 | 高中教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电子课本 > 高中历史电子课本 > 普高版教师用书《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 高二历史电子书: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师用书 第二章 ★第三节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电子课本

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中试卷

高中课件

高中教案

高二历史电子书: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师用书 第二章 ★第三节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9-10 15:22:35

  ★第三节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继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后,英、法、荷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竞相在北美、亚洲、非洲建立各自的殖民地。第二,英、荷、法为抢夺殖民地和扩大海外市场,多次发生冲突和战争,到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所有对手,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第三,西欧国家对殖民地财富、资源、劳动力的暴力劫掠,是欧洲发展和兴旺的重要条件,也是亚、非、拉美灾难和祸害的根源。

  本节的重点是:英、法、荷的殖民扩张。

  本节的难点是:殖民主义的后果。

  一、“英、法、荷的殖民扩张”一目,是教材的重点。教材主要写了以下几个问题:

  1.16世纪英国人的海外活动。英国位于大西洋中的不列颠岛上,东、南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因此,英国居民的海外活动早已有之。9世纪晚期,已筹建海上舰队。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地处新航路的英国,又具备了扩大海外贸易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拥有欧洲最大海军和舰队的西班牙控制着欧美之间的大西洋水域,号称“殖民先锋”的葡萄牙人控制着绕过好望角的东方航道。一连串的英国探险家欲避开强敌,开辟从英国东北、西北经北大西洋前往东方的航道,都没有成功。于是,英国人闯入西属美洲,贩卖该地区最需要的布匹和黑奴,布匹是英国生产的,黑奴则购自非洲。霍金斯就是第一个奴隶贩子,他的表弟德雷克更因劫掠西班牙船只和殖民地的海盗行径,名噪一时。这些活动都得到英国女王的支持。教材本目第一段做了介绍。

  2.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英国的海盗式劫掠,使西班牙遭受惨重损失,西班牙国王决定远征英国。由于西班牙封建势力强大,工业不发达,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多用于宫廷开支和弥补外贸亏空,而流失到工业较发达的荷、英、法诸国,国力大为衰落,结果被新兴的英国击败。“无敌舰队”的战败,标志着西班牙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的海上霸权开始确立。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政策与西班牙、葡萄牙不同,其基本组织形式是商业垄断公司。由工场主和商人集资组建的公司,从政府获得贸易和殖民的特许权,甚至拥有自己的陆海军,有权修建要塞和兵工厂,有权宣战媾和,管理殖民地,审判和惩处殖民地居民。公司所得利润,按股分成。东印度公司就是其中势力最雄厚的。伦敦公司在北美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从此,英国不断在印度、北美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教材本目第二、三段小字介绍了概况。

  3.法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活动。法国探险家卡提耶在16世纪上半期,已在北美沿圣劳伦斯河上溯很远。路易十四时代的著名重商主义经济学家柯尔伯积极鼓励向北美殖民,法国沿大湖区和俄亥俄—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贸易堡垒线,在北美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在印度东海岸也建立了殖民据点。

  4.荷兰的殖民扩张。荷兰原为西班牙属地,16世纪末赢得独立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凭借它背靠欧洲内地,面临欧洲纵横交汇的两条古老航线,以及其独有的造价低、货舱大的三桅平底大帆船,17世纪发展为世界商业霸主,海运、渔业、工场手工业超过其他国家,首府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这时的荷兰是“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殖民扩张的重点,主要是非洲东岸、印度洋北岸和马来半岛沿线的亚洲地区,直至在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建立东方总部。因占有马六甲和果阿的上风头,荷兰在很长时间里享有战略优势,并垄断着东方的香料贸易。此外,荷兰在非洲建立了好望角殖民地,向去东方的船只提供燃料、水和食品。在北美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作为殖民的基地和船运的票据交换场所。教材本目小字,对荷兰建立新尼德兰、新阿姆斯特丹等殖民地的概况,作了说明。

  二、“英、荷、法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几个问题:

  1.英荷殖民战争。教材主要写了两点:第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海外利益更加重视,为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而发布《航海条例》(教材本目资料,引用《航海条例》关于英国进口产品,只准英国船或原生产国船只运送的规定),旨在排挤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中介作用,引起第一次英荷战争。第二,由于荷兰的繁荣并未建立在本国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以本国产品为海外贸易主要货源的英国,实力优于荷兰,结果英国夺得大量商船并攻占新阿姆斯特丹,摧毁了荷兰的海上优势。

  2.英法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教材主要讲两点:第一,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和封建专制的法国,既争霸于欧洲,也因双方都在北美和印度殖民扩张而激烈冲突。第二,18世纪中期,英国在双方一系列战争中的最后、最大一次战争──七年战争中,终于战胜法国,从法国手中抢占了广大的殖民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殖民掠夺的巨额财富及丰富的原料、广阔的市场,“商业上的霸权,造成工业上的优势”,英国已奠定了成为头等工业强国的基础。

  三、“殖民主义的罪恶”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几个问题:

  1.种族灭绝。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活动,英、法、荷的殖民扩张,英、荷、法争夺殖民地的多次战争,目的都是占领殖民地,掠夺贵金属和以殖民地作为本国工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为此,殖民者残暴地奴役殖民地居民,为征服他们、镇压他们的反抗而血腥地屠杀他们。引自马克思《资本论》的资料,揭示了英国殖民者利用宗教虐杀印第安人的骇人手段。

  2.抢劫和掠夺。这是殖民剥削的基础和主要方法。“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资本论》),教材本目第一段小字,是殖民者肆无忌惮地聚敛财富的例证。它使个人暴发、使公司骤富、使国家疯狂。

  3.贩卖黑人奴隶。殖民者劫掠非洲黑人为奴并把他们当做商品进行贸易,从中获得的巨额利润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教师应明确以下四点:第一,非洲是欧洲殖民者最早侵入的第一块大陆。1415年,葡萄牙国王率一支舰队侵入北非,占领休达,这是欧洲人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15世纪40年代,葡萄牙从西非海岸猎捕黑人,贩回欧洲,是奴隶贸易的开始。第二,16世纪,由于西方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矿山、种植园缺乏劳动力;非洲黑人能适应热带气候下的劳动,具备种植热带作物的技术;第一批黑奴被运往美洲。1510年,西班牙王室颁发贩奴执照,贩奴成为由政府支持的“合法”行业,奴隶贸易泛滥起来。霍金斯开创了英国人贩卖黑奴的买卖,后来,英国凭借雄厚的资本、强大的海军,夺得30年内每年向西属美洲输送近五千名黑奴的特权,成了最大的奴隶贩子。第三,奴隶贸易的路线是“三角航程”,即满载廉价商品的船只从欧洲海港出发,抵西非海岸,为“出程”;用廉价商品换取奴隶,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为“中程”;在美洲用奴隶换取金银和原料,返回欧洲,为“归程”。整个周期约半年,奴隶贩子可获得100%~300%的利润。第四,奴隶贸易的后果。奴隶贸易大体结束于1891年,这一年的布鲁塞尔国际会议通过禁止奴隶贸易的总决议书。奴隶贸易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来巨额利润和城市繁荣,使非洲丧失的劳动力,相当于1800年非洲人口的总和,农村凋敝,饥荒不断,成为“黑暗的大陆”。教材本目第二段小字,是美国黑人学者杜波依斯估算的数字。

  4.殖民主义的后果。这是教材的难点。教材主要讲了两点:第一,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采取殖民扩张、殖民战争、建立特许的商业公司、劫掠殖民地、贩卖黑人奴隶等一系列积聚资本的暴力手段,加强了资产阶级的地位,空前扩大了贸易范围,城市兴盛,产品供不应求,工业革命已经提到日程上来。第二,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奴役,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困落后,面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严重威胁和无穷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

  本节参考书目

  《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艾周昌等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世界中古史》(朱寰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作者:北京市第五中学特级教师  姜 菲)

  资料和注释

  一、英、法、荷的殖民扩张

  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16世纪中后期,老牌的殖民帝国西班牙同新兴的殖民国家英国的矛盾日益尖锐,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当时,西班牙是海上强国,它没有把英国放在眼里,认为只要开战,自己必胜无疑。1588年5月,西班牙组成了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包括130艘各类战舰和大约三万名水手和士兵。7月下旬,“无敌舰队”出发,直驶英吉利海峡,远征英国。当时,西班牙人计划先到尼德兰南部,去运载那里的西班牙军队,然后再横渡英吉利海峡,直捣伦敦。英国获悉这一消息,迅速组织了大小197艘各类船只,准备迎战。7月31日到8月4日,“无敌舰队”和英国舰队发生了三次战斗,稍稍受挫。“无敌舰队”在法国加来海面抛锚,准备按预定计划装运在尼德兰的西班牙军队,但是,军队迟迟未到。8日半夜,6艘英国军舰乘夜幕纵火闯入加来港,打乱了“无敌舰队”的阵脚;次日,英舰又发动猛攻,混乱之中的“无敌舰队”受到重创。后来,“无敌舰队”虽然得以逃脱,但是损失了32艘战舰和一万多名士兵。从此,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地位开始衰落,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西班牙和葡萄牙衰落的经济原因

  从新航路开辟到17世纪以前,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强大的殖民帝国。自17世纪以后,西葡两国的地位逐渐为荷、英、法等国所代替,其主要因素是:第一,荷、英、法的兴起比西葡两国落后一步,但是,荷、英、法在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时,本国资本主义工业也不断向上发展,而西葡始终固守封建专制制度,国内经济不但没有发展,而且逐渐下降。第二,西葡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金银,只是在初期对本国工商业有某些刺激作用。绝大部分金银都消耗在欧洲等地的战争中,或是消耗在王室和大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中。第三,西葡两国所需的工业品要从英、荷、法等国输入;运往殖民地的商品,也大多从英、荷、法等国购买。结果,每年从殖民地运回的大量金银,一转手又流往英、荷、法等国。所以人称西班牙是只“黄金漏斗”。根据1608年“印度事务院”的材料,当时由美洲殖民地运回的金银,有2/3又流往国外。至18世纪初,西班牙本身所需商品的5/6来自外国;西属美洲殖民地的商品,则有9/10来自外国。这种情况更促进了英、荷、法等国经济的发展和西葡经济的衰落。

  英国东印度公司

  1600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特许状,成立东印度公司。它拥有垄断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权。开始时称为“在东印度群岛贸易的伦敦商人的总裁和公司”。17世纪末,英国又成立了一家“对东印度群岛贸易的英国公司”,两家公司为了争夺对东印度的贸易的垄断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708年,经政府特准,两家公司合并,称为“对东印度群岛贸易的英国商人联合公司”。它先是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贸易,以后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逐渐把印度变成殖民地。1609年,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建立了一个商业事务所,逐渐立足,后来,势力逐渐扩大,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印度占领了很大的地区,并建立了加尔各答城。18世纪中期,经过激烈的角逐,英国终于打败法国,把法国势力赶出印度,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七年战争使东印度公司由一个商业强权变成一个军事和拥有领土的强权”。从此,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发动了一系列殖民侵略战争,到19世纪中期,侵占整个印度。在侵占印度的过程中,殖民者一方面对印度进行压榨,掠夺了大量财富;一方面,以印度为基地,向波斯湾、东南亚和东亚进行商业扩张,还在印度种植、加工鸦片,向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走私,毒害当地人民,赚取不义之财。这些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英国,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工业资产阶级越来越不满由东印度公司操纵的垄断性贸易,他们想直接参与对东方的贸易。于是,英国政府开始对东印度公司的权限进行限制。1773年,公司的商业和行政权分开,行政官吏改由政府任命;1784年,英国内阁设立一个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董事会,主管印度事务;1813年,议会通过新的法案,取消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1833年,议会又通过法案,取消公司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858年,英国议会再次通过法案,正式取消东印度公司,规定除股本以外,公司的全部财产归英国国家所有,英国内阁设印度事务大臣,印度总督改称印度副王,为英国国王驻印度的直接代表。

  伦敦公司

  伦敦公司是英国另一家由英王特许的垄断性大贸易公司。1606年由英王詹姆士一世特许成立,目的在于开发北美东海岸北纬34°~41°之间的殖民地,其股东都是伦敦人。公司成立不久,于1606年12月就派出了120名殖民者,在船长J·史密斯和B·戈斯诺德的率领下,分乘3只船前往北美。1607年5月,他们到达弗吉尼亚,并在詹姆斯河口建立了詹姆斯镇,这里就成为英国在北美的第一块殖民地。但是,后来一方面公司内部的股东争吵不休,有人上书要求国王对伦敦公司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它的名声也越来越糟,同时,弗吉尼亚又有建立民主政府和种植烟草(当时国王认为这是有害的)的倾向。于是,英国国王派人进行调查,并在1624年解散了伦敦公司,公司建立的弗吉尼亚殖民地也改为皇家殖民地,由皇室派人管理。

  纽约

  纽约分为纽约市和纽约州。1609年,英国人亨利·哈得孙作为荷兰西印度公司的代表乘船驶入哈得孙河的出海口并溯河而上,来到曼哈顿岛附近。1624年,荷兰人在奥尔巴尼建立了第一个欧洲人的定居点。1626年,荷兰人以价值60荷兰盾(约合24美元)的物品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1633年,新阿姆斯特丹设市,成为荷兰人殖民地的首府。1644年,英国人占领新尼德兰,建立了英国人的纽约殖民地,新尼德兰的首府新阿姆斯特丹也改名为纽约。纽约殖民地是美国独立时的13个殖民地之一。1686年,纽约成为第一个获得英国皇家特许状的殖民地城市。1789~1796年间,纽约是美国首都。纽约得到迅速发展。1790年,纽约已经是美国第一大城市,人口约三万三千人。

  法国的殖民活动

  1535~1536年,法国人雅克·卡提耶航行到北美的圣劳伦斯河,溯河而上,到达现在的蒙特利尔一带,但是,法国人当时并没有建立殖民据点。直到1608年,法国人萨姆尔·德·张伯伦在魁北克建立了法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永久性居留地;当时魁北克城堡建于悬崖之上,俯视圣劳伦斯河,形势险要,成为法国在加拿大的第一块殖民地“新法兰西”的政治中心。不久,法国又建立了另一个殖民据点蒙特利尔。在此期间,许多军人和传教士也接踵而至。1682年,罗伯特·德·拉萨尔沿密西西比河而下,到达河口,他声称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广大土地归法国所有,并把这一广大地区称为路易斯安那。但是,尽管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区域广大,人口却很稀少,据统计,1660年,在加拿大的法国人不超过2 500人。更多的法国人愿意到加勒比海地区拓殖,在海地、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等地,有许多法国人在那里建立种植园,役使黑人奴隶劳动。在非洲,法国人先是在西非的塞内加尔河口建立了殖民据点,又在东非侵占了马达加斯加。在亚洲,166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以侵略印度为首要目标。1674年在印度南部建立了殖民据点本地治理,此后又在孟加拉建立了昌德纳戈尔,并在印度积极扩张,企图夺取更多的领土。18世纪,法国的殖民活动与英国发生了冲突,经过多年的较量,法国的殖民势力被英国打败,很多已经占据的殖民地也被英国夺去。

  路易斯安那和新法兰西

  路易斯安那位于密西西比河流域西半部。1682年法国探险家拉萨尔以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名字命名。这一地区在1731年正式成为法国的殖民地。1762年归属西班牙,1800年在拿破仑时期又重归法国。1803年,美国以每英亩(约合6市亩)售价不到3美分的价格,花1 500万美元购进这块从密西西比河到落基山脉、面积达2 144 520平方千米的土地。新法兰西也是法国在北美大陆的殖民地,最初包括圣劳伦斯湾沿海地区、纽芬兰以及阿卡迪亚(新斯科舍)。后来,逐渐扩张,又包括大湖地区的大部分和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部分地区。1763年,路易十四将新法兰西改为隶属国王的一个行省,派一名总督管理。1700年以后,居住在英国北美殖民地的殖民者对新法兰西进行蚕食,英国军队陆续攻占了新法兰西的许多地方。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时,巴黎和约规定除新奥尔良的边缘地区以外,新法兰西在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土地全部割让给英国,法国仅保留了在纽芬兰附近两个小岛的主权以及在纽芬兰海域的捕鱼权。

  荷兰的殖民活动

  17世纪荷兰已经成为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度掌握着世界海上霸权。荷兰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商船队,商船数量多达1.5万艘,在国际贸易中起了重要作用,荷兰人几乎把欧洲南方各国和北方各国之间的贸易都集中到了自己的手里。那时候,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粮食,由他们运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类、法国的手工业品、西班牙的水果及殖民地的产品也由他们运往北欧销售。但是,荷兰资产阶级并不以高额的利润为满足,还力图从海外活动中占领更多的领土,于是,荷兰人参加了抢占殖民地的行列。早在独立以前,荷兰人就已开始进行殖民活动,16世纪末,由于西班牙国王兼任葡萄牙国王后,关闭了里士本港,禁止荷兰人前往,荷兰人为了得到来自东方的产品,决定同印度和由葡萄牙控制的东印度群岛直接交往,于是他们开始积极探索前往东方的航路。他们首先拦劫从葡萄牙运货到北欧的船只,而后捕捉从亚洲运送财物到葡萄牙的船只。1602年,荷兰的几家贸易公司合并,组成荷属东印度公司,并从荷兰政府那里取得了荷兰本土同非洲和东印度群岛之间的贸易垄断权。1619年,荷兰殖民者在爪哇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即今天的雅加达),而后陆续侵占了苏门答腊、香料群岛(即今天的马鲁古群岛)、马六甲和锡兰(即今天的斯里兰卡),还一度侵入我国领土台湾,并在日本的长崎取得了贸易据点。1652年,荷兰人又在南非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作为对亚洲侵略的中继站。在西半球,1609年,荷兰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在曼哈顿岛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早期,荷兰成立西印度公司负责经营美洲的殖民事业,同时对西班牙国王及其臣民的船只和财物进行抢劫。当时西班牙经常要把它在美洲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运往本土,1628年,一艘载有17.7万磅白银和大量珠宝、皮货以及其他稀有珍品的西班牙运银船前往西班牙时,在加勒比海遭到一名叫作彼得·海因的荷兰人的袭击,海因截获了这艘船,在荷兰曾引起一阵轰动。但是,荷兰的殖民活动主要还是在东印度,特别是对印度尼西亚长达近三个世纪的控制,荷兰殖民者先是通过垄断当地特产胡椒、香料,后来进行棉花、丝绸、茶叶和咖啡等产品的贸易,大发横财。

  二、英、荷、法争夺殖民地的斗争

  英荷战争

  17世纪下半期,为了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海上霸权,英国和荷兰之间进行了三次战争。第一次发生在1652~1654年,当时因为1651年英国颁布了一个旨在针对荷兰的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双方于1652年7月8日开战,双方海军在北海、地中海和印度洋进行了多次激战,最后,荷兰海军终因军事装备落后和指挥不力而战败。1654年,双方缔结了《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被迫承认了英国的《航海条例》。第二次英荷战争发生在1665~1667年,由英荷争夺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而引起的。1665年1月24日,荷兰对英国宣战。在敦刻尔克海域和泰晤士河口,荷兰海军击败英国海军舰队。1667年,双方缔结《布雷达条约》,规定:英国将南美洲的苏里南归还给荷兰,并在海上贸易权利方面作出某些让步,荷兰退出北美洲,英国得到它已经占领的新阿姆斯特丹,后来,英国以英王查理二世之弟约克公爵的名字命名为新约克,即纽约(New York)。第三次英荷战争是在1672~1674年间发生的。1672年4月,法国对荷兰宣战,英国根据查理二世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签订的《多维尔密约》,站在法国一边对荷兰作战。早在宣战之前英国舰队就开始袭击荷兰的商船队,给荷兰的商船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在1673年8月的海战中,英法联合舰队被荷兰海军击败。这次海上失败在英国引起了很大震动,英国议会猛烈攻击政府的亲法政策,反对英国与法国结盟,主张同荷兰议和。1674年,英王查理二世被迫与荷兰单独媾和,英荷签订第二个《威斯敏斯特和约》,重申《布雷达条约》继续有效。尽管如此,荷兰的海上力量遭到大大削弱,它开始逐渐走下坡路,难与英国在海上争雄,英国从此取得了更大的殖民地市场和海上霸权。

  七年战争

  1756年,奥地利为了夺取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被普鲁士夺占的西里西亚,准备发动对普鲁士的战争,为此,奥地利首先与法国结盟,此后,俄国、德意志境内的萨克森、瑞典和西班牙等国先后加入。当时,英国因为同法国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需要普鲁士在欧洲大陆牵制法国,于是英国以及当时英王在德意志的领地汉诺威一起,与普鲁士结盟。双方在欧洲及世界许多地方展开了战争。在欧洲,在英国的援助下,1756年8月,普鲁士派7万大军进攻萨克森,打败了奥地利军队,萨克森投降。第二年5月,俄国军队攻入东普鲁士,普鲁士军队被打败。1757年和1758年,英国海军封锁法国海岸,炮击法国港口,破坏其船坞。普军乘势在罗斯巴赫打败奥法联军,继之又在洛伊滕打败奥军。1759年,俄奥联军重创普军,普军损失惨重,参战的4.8万人,仅剩3 000人。同时,英军在另一处战场又大败法军。1760年,俄奥联军占领柏林,普军更加困难。1762年俄国新皇彼得三世即位,退出战争,战局出现改观。1763年,普鲁士、奥地利和萨克森签订条约,欧洲战事结束。同时英法在美洲、印度等地为争夺殖民地展开了战争。在美洲,1759年,英军占领魁北克,并继续扩大战果;在印度,经过几次战争之后,到1761年,英国已经完全取代法国,处于绝对优势,法国只保留了几个殖民据点。在非洲,法国人也屡屡战败。1763年,法国被迫媾和。在这场战争中,法国的海军几乎被消灭殆尽,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也大量丧失。英国夺取了大量海外殖民地,进一步巩固了它的海上霸主地位。

  三、殖民主义的罪恶

  马克思、恩格斯对殖民活动的揭露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跟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这场战争以尼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在英国反雅各宾战争中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且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进行下去,等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65页

  荷兰──它是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最有代表性的是,荷兰人为了使爪哇岛得到奴隶而在苏拉威西岛实行盗人制度。为此目的训练了一批盗人的贼。盗贼、译员、贩卖人就是这种交易的主要代理人,土著王子是主要的贩卖人。盗来的青年在长大成人可以装上奴隶船以前,被关在苏拉威西的秘密监狱中。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56页

  大家知道,英国东印度公司除了在东印度拥有政治统治权外,还拥有茶叶贸易、同中国的贸易和对欧洲往来的货运的垄断权。而印度的沿海航运和各岛之间的航运以及印度内地的贸易,却为公司的高级职员所垄断。对盐、鸦片、槟榔和其他商品的垄断权成了财富的取之不尽的矿藏。这些职员自定价格,任意勒索不幸的印度人。总督也参与这种私人买卖。他的宠信们是在使他们这些比炼金术士聪明的人们能从无中生出金来的条件下接受契约的。巨额财产像雨后春笋般地增长起来,原始积累在不预付一个先令的情况下进行。华伦·哈斯廷斯的审判记录中有很多这样的实例。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一个名叫沙利文的人,当他因公出差到印度一个离鸦片产地很远的地区时,接受了一项鸦片契约。沙利文以4万镑把契约卖给一个名叫宾恩的人,宾恩又在当天以6万镑转卖给别人,而这张契约的最后购买者和履行者声称,他从中还赚了一大笔钱。根据一个呈报议会的报表,从1757年到1766年,东印度公司和它的职员让印度人赠送了600万镑!1769年到1770年间,英国人用囤积全部大米,不出骇人听闻的高价就拒不出售的办法制造了一次饥荒。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57页

  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100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50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57~258页

  掳掠和贩卖黑人

  黑奴贸易发生于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在奴隶贸易之初,欧洲殖民者组织所谓的“捕猎队”,亲自到非洲掠奴,他们常常偷袭黑人村庄,烧毁房屋,然后把抓到的黑人捆绑着押往停泊在岸边的贩奴船上,这些强盗经常在一夜之间就把和平宁静的黑人村庄变成荒无人烟的废墟。殖民者的暴行,遭到了非洲人民的坚决反击,于是殖民者逐渐改变了方式,采取以枪支、火药和其他一些物品来诱骗非洲沿岸一些部落酋长,唆使其向内地袭击,挑动部落之间的战争,以便在交战中俘虏对方部落的人出卖给奴隶贩子。由于奴隶贩子的挑动,这种部落之间的“猎奴战争”在长达400年的奴隶贸易过程中,始终没有停止过,造成非洲黑人的大量死亡,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殖民者在长期贩卖黑人奴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一本万利的奴隶贸易方式。他们贩运奴隶一般都采用“三角航程”:贩奴船满载着“交换”奴隶用的枪支弹药和廉价消费品,从欧洲港口出发,航行到西非海岸,称为“出程”;在西非海岸用货物交换大批奴隶,然后横渡大西洋,驶往美洲,这就是“中程”;在美洲用奴隶换取殖民地的原料和金银,运回欧洲,称为“归程”。一次三角航程需时约六个月,奴隶贩子可做成三笔买卖,获得约100%到300%的利润。当时,奴隶贩子为了尽可能多地赚钱,总是超出一倍甚至数倍地载运奴隶,把他们硬塞进运奴船的船舱。奴隶们在船舱内蜷曲着身子,人挨人地挤在一块,船舱里非常拥挤、潮湿、空气污浊,经常出现传染病。奴隶一旦患上传染病,奴隶贩子就把他们抛进大海,活活淹死。例如,1874年,一艘名为“戎”号的运奴船,一次就把132名患病的奴隶抛进大海。同时,由于在途中经常会出现食物或饮水不足,这时,奴隶们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罪恶的奴隶贸易给非洲大陆造成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几百年间,非洲因此丧失约一亿精壮人口,相当于1800年时非洲人口的总和,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只给高中生用的高考APP,家长请止步!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热门专题

高考网
  • 自主命题
  • 统一命题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