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中频道 > 高中生活 > 大学生眼中的高校社团是怎么样的

大学生眼中的高校社团是怎么样的

2009-09-23 16:20:47网络资源

  摘要:社团,每一位大学生进入校园之后就频繁接触的校园组织,从它设立的初衷来讲,它只是自我培养、自我学习、互相交流的一个平台······

  社团,每一位大学生进入校园之后就频繁接触的校园组织,从它设立的初衷来讲,它只是自我培养、自我学习、互相交流的一个平台。但其效果究竟如何?是大学生成长路上的一个台阶还是形同虚设的摆设?《教育》旬刊为此做了一项关于“高校社团”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在京高校,涉及本专科研究生各层次在校大学生,他们就读于理工农医等不同专业,具有了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为何加入社团?

  被调查的学生中,在学校加入两到三个社团的占68.6%,三到五个的占17.1%,只加入一个社团的占14.3%。加入社团在一般意义上似乎是大一新生融入高校生活的必然选择。被调查者中,看到社团招新海报加入的占97%,靠同学介绍的占3%。可是,面对制作精美的社团海报,大学生们会如何取舍呢?

  本刊的调查显示:33%的人把“拓展兴趣爱好”作为参加社团的出发点,“积累实践活动经验”占21%,“交流学习”和“休闲娱乐”各占了16%,“扩大交际”占11%,3%的人“没什么目的,随大流”。

  社团聚集了一群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在这样的集体里大家很容易找到知音,找到共同语言,这是社团的一大吸引力。云南大学社团部部长洪登光认为,新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觉得自己缺什么就去参加什么。另外,在社会经历普遍较少的情况下,校园的实践经验已成为一些人在毕业求职时的砝码,所以一些人认为借助社团的实践经历可以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当然,也有人是为了消磨时间或随大流。

  加入什么社团?

  在加入的社团类型上,数据比例分布较均衡,公益实践类社团占30.3%,这一类别主要涵盖环保、理财、旅游、爱心、科幻、管理、创业等社团;艺术类社团占28.3%,主要包括书画、摄影、舞蹈、音乐等社团;学术类社团占22.4%,如复旦大学的国际问题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体育健身类社团占19%,大多与球类运动有关。

  经费从何而来?

  经费问题也一直是制约高校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有过社团经历的人,都有过交会费的经历,本刊在调查中发现:37.7%的社团靠“收取会员会费”作为经费来源,这也滋生出一些问题。一位调查对象告诉《教育》旬刊记者,他所在的社团每学期会收20块钱的会员费,拥有七十多人的社团每人每年收40块,最后这笔钱花在哪、怎么花的,很多会员并不清楚。

  34%的社团靠“拉赞助”来补给经费,所以社团都设有公关部或外联部,这些部门大多是在社团组织活动的时候,负责寻求商家的赞助,不过这也使得一些社团活动充满了商业气息。

  对社团经费来源“不清楚”的占17%,这说明一些社团的财务制度不够公开透明,导致有些会员不知情。“学校经费补助”占9.4%,而国外的高校社团大部分经费都来自于校方。也有一些社团自力更生,“自办经营活动”解决经费问题,但这一举动毕竟费时费力,因而采纳的社团不多,只占到1.9%。

  活动质量怎么样?

  从本刊调查看,46%的人认为社团活动“较差,活动没什么意思”,34%的人认为社团“活动多但质量差”,这表明社团在举办活动时,需要在策划、组织、内容及形式上多下功夫,提高活动质量,调动会员乃至非会员的积极性,而不应让社团活动仅仅流于形式。清华大学团委负责人介绍,学生社团不仅应成为学生的第二集体,还应成为培养学生健康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课外教育环节之一。高校应该通过提高社团质量来发挥社团的功能。

  认为社团“很好,活动多且质量好”的占20%,这类社团应该用心经营好自己的品牌,其成功的经验也应该为其他社团所学习和借鉴。只有多搞高质量的活动才能使社团更有魅力和吸引力。认为本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一般的占91.4%,很高占8.6%。

  关于自己所在社团开展活动的频率,两周一次的占45.7%,一月一次占34.3%,一周一次占14.3%,很少开展活动的为5.7%;而本人参加所在社团活动的频率,基本都参加的占40%,偶尔参加37.2%,很少或从不参加22.8%,每次都参加的无一人。

  社团内部管理如何?

  外部条件决定了社团发展的整体框架,内部问题则是社团困境的根源。有人认为社团大多机构臃肿、管理松散,因此对于社团的管理,本刊分了四个选项做了调查,55%的人感觉自己所在的社团管理“一般”,31%的人“不了解”,3%的人认为“很差”。社团本身具有自主性、松散性、民间性等特点,加上一些学校对社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社团大多管理松散,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

  要改善这种状况,首先要健全制度,社团应该制定自己的章程并严格执行,比如对成员实行奖惩制度,让成员明晰自身的权利,同时也履行自己的义务,社团还应该有相应的培训和长期的活动规划,这样才能实现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对社团的态度

  关于学校对社团的态度,认为“很支持”的仅占8.6%。高校的社团大都挂靠在团委,由团委负责全部社团管理,但其指导和管理力度都显得有些薄弱。高校社团工作落实的好坏是学校学生科研水平和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志,校方应该在政策、人员、经费、设施等方面对社团予以支持。

  社团对成长有帮助吗?

  大多数人是有目的性地加入社团的,社团有没有帮助会员实现他们的美好初衷呢?本刊以“社团对日后发展是否有帮助?”作为切入点做了一项调查,40%的人认为社团对日后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这似乎与一些人加入社团的愿望的落差较大。31.4%的人“不清楚”是否有帮助,目前还无法直观地判断社团经历的作用和影响。认为“有一点儿帮助”的占28.6%,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被调查者没有一个人认为社团对日后发展“帮助大”。

  有被调查者认为,在社团很难谈得上锻炼,如果有,那也是社团领袖、负责人锻炼得多一些。社团作为一个组织,如何让成员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发挥才智、提高素质?短暂的社团体验又将如何长久影响其成员的未来?这是高校团委、社团管理委员会或社团联合会以及社团管理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社团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活动场地一直是各大社团头疼的难题。48%的人认为“活动场所、设施不够,活动范围受限”是目前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旬刊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高校有专用的社团活动场所,如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大学生服务中心等,但都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

  没有活动的社团,就有些形同虚设。而社团一旦要开展活动,就会面临经费紧张的问题。38%的人认为社团主要问题是“经费不足,活动规模受限”。对于学生社团向校方申请活动经费的问题,某高校团委老师表示:“社团活动的经费总额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也会依据活动的性质和意义予以考虑。同时,活动的策划细节也是我们看重的一方面,如果活动的策划书写得很粗糙,没能充分介绍清楚相关细节,也会令申请经费的成功机率大打折扣。”学校拨的资金毕竟不多,大部分经费还得靠社团自己四处化缘。一些高校已经在筹备校内的社团发展基金,选取一些比较有成就的社团,把他们在活动中得到的赞助费分离出一小部分纳入基金当中,以帮助其他的社团开展活动。

  认为社团主要问题出在“宣传力度不够”和“组织机构松散,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分别占4%和10%。可见,社团还应在宣传和管理上下功夫。

  来源:教育新闻网

  温馨提示:注册就能发帖,但发帖或回帖为什么看不到?本文观点仅代表广艺社区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广艺社区立场!

  我非莲莲出于泥而不染擢清连而不娆而我非出于泥已染得一身污宦海混沌启是白莲所能生存故我非莲即染且娆

  广艺社区服务QQ:724785859,用户Q群:77651868,在线帮助、共谋发展。支持(0)中立(0)反对(0)

  杀我就得娶我小大2楼个性首页|博客|QQ|信息|搜索|邮箱|主页|UC

  加好友发短信

  读书品茶品男人

  等级:管理员

  帖子:3544

  积分:13712

  威望:1

  精华:19

  注册:2008-2-1013:22:00

  PostBy:2009-2-2710:15:00

  社团为何只“赚吆喝”

  在大学校园里,社团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拨动着大学生的心弦,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并且逐渐渗透到大学校园文化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丰富学生生活、营造文化氛围、加强学术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数量和类型的大幅度增长,大学生社团已经开始发生异化和转型,形式变得越来越花哨,内容却越来越贫乏,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参加活动的却越来越少,社团文化也开始充斥着越来越浓的功利气息。社团已经不再是学生们施展才华发展兴趣的舞台,而成了“赔本赚吆喝”的草台班子。

  跟风潮的“先天不足”

  大学生社团的“堕落”,与其自身的种种局限有着必然的联系,纵观那些出现“生存危机”的学生社团,其在社团建设和管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缺陷,这些缺陷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致命硬伤。

  近年来,大学生社团的数量和种类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呈现一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河南高校所做的一项关于“大学生社团发展现状”的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的学生社团大致可分为理论学习、社会科学、学术科技、文学艺术、志愿服务、体育健身、综合等七类,覆盖范围极广。

  而在这些社团中间,质量却良莠不齐,有的社团在组建当初没有经过细致的考察和设计,缺乏明确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比较盲目,只是凭着创建者一时的热情而建立起来,没有核心理念作为支撑,容易在日后的发展中偏离方向,造成“艺术社团无艺术,学术社团不学术”的现象,毫无特色可言。

  在本刊开展的“大学生社团活动问卷调查”中,接受调查的北京大学学生认为山鹰社是“办得最好、影响最大的社团”,首先是因为它有明确的自身定位和鲜明的社团精神。

  相比之下,现在高校里的大多数社团都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在高校学生社团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逐渐迷失了方向,最后只能在一片“吆喝”声中退出历史舞台。

  质量差带来的吸引力衰退

  在我们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同学对社团活动的整体评价是“较差,没什么意思”,只有极少数的学生选择“很好,活动多且质量好”。由此可见,大学生社团在活动开展和文化建设上还缺乏精品意识,这也是社团“先天不足”的一个方面。

  社团组织的活动尽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大多质量不高,有的过度娱乐化,有的又太过死板,甚至有的社团是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社团成员聚在一起吃一顿饭、逛一下公园,也都算在社团活动的范围之内。

  更有甚者,连这种活动都不开展,在采访过程中,有同学说他所在的社团每年基本只有一项活动,就是招新。

  因此,从总体上看,社团活动呈现出低品位的倾向,缺乏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支撑,大多数社团也就只是在招新的时候能“热闹”一下,进入之初大家都蜂拥而至,随后便偃旗息鼓,“只赚吆喝”便是必然的了。

  门槛低带来的凝聚力松散

  准入门槛太低也是社团在自身建设过程当中的不可忽视的问题,记者在走访北大、人大、中国传媒大学、清华的大学生社团中发现,目前大学生社团在挑选社员的时候,只有少数社团有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准入考核,大多数社团所谓的“面试”都只是幌子,参加面试的同学全都能通过,还有一些社团干脆许诺“零基础入社”,只要交纳会费,谁都可以加入。

  “说是影像协会,完全没有摄影基础的人都能进去,甚至没有相机都可以。”中国传媒大学影像协会的一名同学说。过低的准入门槛虽然给所有同学提供了一个平等发展的平台,但也造成社员能力不强,兴趣不高,很多专业活动无法开展,实际上也损害了有兴趣有能力的那一部分人的利益,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另外许多同学都是跟风而来,从调查问卷上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入社初衷”上选择了“没什么目的,随大流”,这些跟风而来的同学本身就对该社团的活动缺乏热情,社团的宗旨和思想在这些同学手里无法传承下去,更谈不上积淀优秀的社团文化了,这样最终会损害办社初衷,也就仅限于“吆喝”一番罢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大学生社团社员流失严重、稳定性差,有很多社团的成员都是大一新生,大二的都很少,大三大四就更不用说了,一方面是新社员的大量涌入,另一方面是老社员的相继退出,社团永远难保持人员上的稳定性。

  由于社团是在共同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自愿加入的组织,进入和退出都是自愿。中南民族大学对北京地区大学生社团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9%的社团没有建立明确的社团章程和评价激励机制,对社员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约束,在活动安排、经费使用、会员奖惩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混乱的现象。

  中国传媒大学“青果”文学社社长张斌说,有的社员对活动不热心,社团是一个靠兴趣聚在一起的组织,参加活动全凭自愿,不带任何强制性,管理起来确实比较棘手。

  另外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章程,社团还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分工不明确、活动计划性差等问题,这样使得社团越来越成为松散的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难以保持稳定性。

  经费不足带来的发展乏力

  据了解,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社员会费、商业赞助和学校拨款。但本刊的问卷调查显示,有37.7%以上的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于收取会员会费,学校虽然设有专门的机构(比如团委、社联)对各学生社团进行直接的管理,但由于高校教育资金远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所以一般高校给予社团的经费支持十分有限,有的甚至没有经费。

  而争取社会商业赞助的稳定性很差,公益类社团争取赞助相对容易一些,学术类则很难。中国传媒大学“青果”文学社社长张斌说,学校没有经费支持,光靠会费来开展活动和创办社刊远远不够,只能靠社团干部一家一家地跑单位拉赞助,困难重重,很多时候社团干部只能自己往里贴钱。

  经费缺乏保障,几乎是所有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由于经费不足,有的社团运作常年处于停滞状态,活动无从开展,社团形同虚设。其次是社团活动的场地难题,中南民族大学的一项《北京大学生社团的调查总结》报告中指出,目前有43.75%的社团没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场所,而学校在为社团提供场地的问题上态度并不积极,有的还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采访中,就有不少社团干部表示“借场地太麻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活动的开展。另外社团设备奇缺也是一个难题,该报告中说,有33.33%的学生社团没有任何办公设备,尤其是那些艺术类和体育类的社团,如摄影社、舞蹈社、网球社等缺乏必要的器材和设备,开展活动时只能让社员自备,没有设备的同学就只能跟着“吆喝”一番,或者根本就不来参加活动。

  管理差带来前景忧患

  那么学校对于社团的管理又如何呢?据了解,目前各高校对学生社团都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虽然有校团委或专门机构来直接领导社团,但大多都限于宏观上的调控,在社团的具体运作和发展过程中仍然属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对社团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对于社团的创办缺乏严格的考核,只要申请,都可创办,造成大学生社团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现象严重。

  还有一点,很多学校的社团管理机构聘用的指导老师专业性不强,上海市委学校部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65%的大学生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对社团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却非常有限,很多指导都流于形式,对社团的建设不能起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而社团建设单靠社长和社团干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力量太单薄了,希望学校能在社团建设和管理上给予更多的支持!”这是很多大学学生社团负责人的心声。学校在社团管理上的缺位,直接造成一些社团在无序而激烈的竞争中自生自灭,如昙花一现,也只能热闹一时。

 

[标签:高校 大学]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