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中频道 > 高中生活 > 高校学生社团的科学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的科学发展

2009-09-23 16:48:12网络资源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社团的科学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学生社团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学生社团发展的全面性、内生性、协调性、开放性、可持续性。要实现学生社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社团科学发展的全面性,优化社团类型结构;挖掘社团发展的内生性力量,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注重社团发展的开放性;着眼社团发展的协调性,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积极培育品牌社团,以点带面。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学生社团是繁荣高校校园文化的生力军,在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学生社团,实现学生社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社团的科学发展,其本质是“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命题。《管子·霸言》中有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诗经·五子之哥》上讲“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遗憾的是,这些思想渗透着“民本”其表、“君本”其里的含义,带有工具性、手段性的色彩。当今,我们科学发展观中坚持的“以人为本”,要进一步明确和突出发展的目的意识和价值取向。因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社团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根本是要坚持和巩固学生在社团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从这个角度讲,学生社团本身就是学生自己的一项事业,学生是社团的主人。就全国来看,具2007年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校内社团、跨校社团或网络社团,平均每人参加社团数为1.5个以上。学生社团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这与坚持和巩固学生在社团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分不开的。学生在社团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可以产生一种由内向外、强大的推动力量,这是学生社团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2.坚持“以人为本”,关键是要重视社团成员在社团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同样,社团成员作为学生社团的主体和主要力量,是学生社团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动力之源。学生社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都是在学校各级部门的指导下,调动广大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结果。学生社团成员的创新精神和积极的活动实践是社团成员推进学生社团走向繁荣的生动体现。只有以社团成员为本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团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物力资源,才能为社团的发展提供一种持久有效的推动力量。

  3.坚持“以人为本”,要把学生社团成员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

  高校是知识的殿堂,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以人为本”的发展应当表现为人人共享、普遍受益。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社团的发展,不是仅仅去解决好如何发展社团、依靠谁发展社团的问题,还应当解决好为谁发展的问题。学生社团科学发展中的“以人为本”,要进一步明确和突出发展的目的意识和价值取向。发展依靠社团,发展更是为了社团,社团发展的成果应该惠及广大的社团成员。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学生社团的发展,应当以社团成员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发挥好学生社团在丰富学生生活、满足社团成员精神需求、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二、科学发展的学生社团具有的五个基本特征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发展的学生社团应该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学生社团发展的全面性

  中发2004年16号文件把大学生社团概括为四种类型,即理论学习型、学术科技型、兴趣爱好型和社会公益型。学生社团发展的全面性应当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四类社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性的组织,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因为学生的喜好不同,会出现发展不均衡的局面。兴趣爱好型社团发展最快,学术科技型社团和社会公益型社团发展速度次之,理论学习型社团往往发展最慢。不同的社团在大学生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理论学习型社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术科技型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社会公益型社团可以帮助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兴趣爱好型社团可以搭建大学生个性发展,自主成才的舞台。因此,只有四类学生社团的全面发展,才能从多个角度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第二,四类社团的全面发展不是简单的量上的一致,它应当有所侧重,体现各个学校社团建设的特色。不同学校的学生素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状况不可能完全一致,总是存在些许差别。各个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素质和校园文化的实际,有重点地引导、支持某一类型社团的发展。

  2.学生社团发展的内生性

  社团成员出于共同的爱好和意愿。组成学生社团,他们是学生社团发展的终极承载单位。学生社团发展的最基本、本源性的力量存在于社团的内部,而不是别的地方。首先,虽然外在的各种因素,例如学校的社团政策、社团管理体制等等,对学生社团的发展会产生促进和阻碍作用,但是这种外在影响因素作用的发挥最终还要通过社团自身来产生各种效果。其次,学生社团发展的内生性还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大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来丰富和发展社团活动。“一种发自主体内部的,自内向外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是一种真正的自我教育活动”[2]。借助个体的自我意识,社团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实践获得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学习的机会,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按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

  3.学生社团发展的协调性

  学生社团发展的协调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社团成员之间要有一个和谐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关键力量。要通过社团成员的交流与沟通,提高社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建立融洽和睦的社团成员关系。第二,学生社团之间关系的协调。当今世界是一个合作共赢的世界,任何个人和团体都需要合作。同样,一个社团也不能独立于其它社团之外,脱离广大社团群体这一肥沃土壤。学生社团要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第三,社团与学校社团管理机构间的协调。一个学校社团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社团管理体制。科学有效的社团管理体制对规范社团发展,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第四,社团活动与学校育人目标的协调。学校应当自觉地借助学生社团开展育人工作,把社团活动和学校的育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社团活动和学校育人目标的协调。

  4.学生社团发展的开放性

  发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对学生社团来说,要想实现社团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第一,开放给社团产生了一些必要的压力,能最大限度地启动一个社团不断发展的源动力。通过开放,可以把一些优秀的社团摆在面前,引发社团奋进赶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团的潜力和能量。第二,通过开放,可以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各种交流与合作,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人力、物力、智力等资源的交流,互补余缺,以他人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第三,通过开放,可以借鉴其它社团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使社团在发展的道路上避免摸着石头过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任何经验都依靠各个社团自身去摸索,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影响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5.学生社团发展的可持续性

  学生社团发展的可持续性指学生社团能持续发展,保持昂然的生机和活力,为和谐校园建设,为高校教书育人工作,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学生社团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须建立在学生社团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开放性和内生性之上。依靠社团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可以实现社团的全面发展和社团内外部的协调,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为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借助社团发展的内生性和开放性,可以给学生社团带来发展的动力,实现必要的人力、智力、物力等资源的沟通,为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支持。因此,应当从以上四个角度着手,努力实现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学生社团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

  1.重视社团科学发展的全面性,优化社团类型结构,推动社团科学发展

  要根据2004年中发16号文件的要求,积极推动四类社团的全面发展: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发挥其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作用;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着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为大学生个性发展、自主成才搭建舞台。此外,学校社团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各学校实际,制定适合本学校社团发展的策略,有重点、有特色地优化社团总体结构,实现四大类社团的科学发展。

  2.挖掘社团发展的内生性力量,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学生社团发展最基本、本源性的力量存在于社团的内部,只有重视社团的内生性力量,才能更好地繁荣和发展社团事业。在学生社团的发展过程中,管理机构应当充分尊重社团成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应当启发大学生主动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自主地组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另外,各项活动的开展要结合学校实际,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3.注重社团发展的开放性,通过合作交流,推进学生社团的科学发展

  首先,学生社团要注重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要立足校内、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谋发展。例如,积极开展校内社团间的合作和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积极与学校各院系、团委等职能部门进行合作,提高社团活动的档次和水平等等。“21世纪的高校社团建设应当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引入社会资源,注重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丰富校园文化,为社会发展做贡献,高校社团社会化是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3]高校为社团提供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只凭学校的力量推动社团建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高校社团发展还要注重利用社会的力量,广泛开展社会化运作,走社会化道路,依靠社会开展社团活动,诸如学校间的联合,与企业合作,为小区服务等等。

  4.着眼社团发展的协调性,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推进学生社团的科学发展

  一个学校社团的发展需要一个协调的内外部关系,需要社团间、社团成员间、社团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管理机构间的协调,而这种协调的实现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社团管理制度。高校要结合自己学校社团的实际情况,根据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制定具体的《大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建立起从社团的申请、成立、活动开展、赞助、财务、考核、奖励到社团注销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社团的管理。”[4]首先,督促学生社团制定完备的《学生社团章程》并加以执行,以此规范社团的发展,约束社团成员的行为。其次,把社团干部纳入团学干部考评体系,参与各种推优评选。第三,每个学生社团都聘任一名专业性的指导教师,并且建立指导教师的奖励、考核机制。第四,建立学生社团优胜劣汰的综合考评机制。对于管理规范、发展成效显著的社团可以给予适当奖励。对于管理混乱、考核不合格的社团,进行教育、整改,直至注销社团资格。另外,还要建立社团干部培训机制,加强对学生社团干部的系统培训。

  5.积极培育品牌社团,以点带面,推进社团发展

  品牌经营观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毋庸赘言,在高校社团管理中引入“品牌社团”这一概念,正是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实际,融合现代管理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培育“品牌社团”在树立良好的社团形象、扩大社团知名度、加强社团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通过社团优胜劣汰的考评机制,对那些特色鲜明、成绩突出、管理规范、考核优秀的社团重点培育,打造精品社团,发挥其引领社团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魏贤超.现代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3]王珩.高校社团发展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3).

  [4]王从严,张拥军,程为民,范金凤.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08,(5).

[标签:高校 大学 学习方法 诊断活动 启蒙教育]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