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政治知识点 > 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师道德建设

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师道德建设

来源:人民网 2009-11-04 08:26:28

[标签:教师]

  摘要:教师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而道德则是一个历史范畴。所谓教师道德,一般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简称“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随着奴隶社会私学的兴起,教师职业的独立出现,教师道德逐步形成。从奴隶制的崩溃到近代史上,我国所历经了两千多年历史演变,孔子关于教师道德的思想仍是我国传统师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全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今天,批判继承传统师德文化,加强师德建设并发扬光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新时期教师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教师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而道德则是一个历史范畴。所谓教师道德,一般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简称“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一、早期的师德形成及发展

  历史告诉我们,早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教育活动主要靠言传身教。因此,严格来讲那时没有学校,还没有职业教师,也就无所谓“教师道德”一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分工、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现,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使得社会上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对生产、生活礼仪的总结传承等活动,教育成为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学校也逐渐形成起来。历史表明,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官学衰落,私学的兴起,社会上以教书为职业的教师开始出现,以及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教师道德跟着表现出来了。翻开中国古代史,从奴隶制的崩溃到清朝政府的垮台,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历史。可以毫不隐讳的说,两千多年间,中国私学的开创者首推孔子,在教师师德上,他总结过去,启迪后世,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有史料记载,孔子师德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思想境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品德;以身作则,坦率真诚和勤于进取,不耻下问的品德,成为了中国传统师德的最初内容。继孔子之后,诸子百家学说纷纷兴起,私学进一步发展,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进行了焚书坑儒,采取既禁官学又禁私学的政策,重新把教师拉回到“官私合一”状态。自秦以后,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这些学校里执教的教师,教师道德标准都必须符合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护封建统治和等级制度。如:西汉的哲学家、教育家董仲舒继承了孔、孟之道,他的择师标准是学问渊博,道德高尚,生活有规律,循循善诱和因材施教的教师。唐代教育家韩愈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传道”,是向学生进行封建意识的道德品质教育。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提出教师不但要“问其口”、“传以心”,还要“听以耳”、“授以意”,他对教师的要求是立志改革,通经知今,明体达用,具备礼、乐、刑、政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并对学校教师进行考试,择优任命。南宋时期的教育家朱熹,潜心于儒学,一生中不曾放弃教育活动,他认为教师应当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强调教师以人格感化学生,作学生的表率,以人师自勉自任。明朝的教育家王守仁提出学校之中“唯以成德为事。”教师要能“庄严自恃,内外合一”,要能明辩义利,他从“知行合一”的原则出发,要求教师每天都应当检查学生的言行。清朝的教育家颜元,提出教师须在习行上下功夫,他还要求教师的生活要严肃认真和异常刻苦,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作出表率。教师有了错误,也应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综上所述,教师道德产生于教师职业的实践活动中,是随着教师职业的出现而出现的。尤其是奴隶社会私学的兴起,教师职业的独立出现,为教师道德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教师道德也就伴随着教师职业的形成而形成,发展而发展。如果说以孔子为代表的私学教师道德为准,那么我国师德建设比西方国家要早二千多年。

  二、近代史上的师德建设及发展

  到了近代,由于中国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硝烟,西方列强强行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价值观,晚清政府腐败无能,每况愈下,中国传统的私塾日趋萎缩。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迫于形势的要求,清王朝也在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改良,政府明文规定,“充教员者”要要恪守孔孟之道。辛亥革命后,新兴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对清末的教育进行了一些改革,随后,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大力推行“党化教育”,要教师学生“尽忠孝,行仁义”,以此禁锢教师学生的头脑,恪守封建道德,服从国民党专制统治。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对教师道德进行了论述,如:张之洞等在《奏定学堂章程》中指出,教师“不染嗜好者,方于教育有裨”。梁启超也十分重视教育,在《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一文中,他告诫“在教育界立身的人,应该以教育为唯一的趣味”,他以为教师应终身以教育为志向,他坚决反对教师体罚学生。孙中山先生指出,把爱国和关心国家大事作为教师道德的要求之一。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主张教师“不嫖、不赌,不娶妾。”他的道德品质、行为和修养均受到社会的公认和群众的称誉,后来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