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报考 > 专业大全 > 专业解读 > 过来人谈经验:理科考生怎样选择学科和专业(2)

过来人谈经验:理科考生怎样选择学科和专业(2)

2011-03-29 13:24:00梦溪笔谈的博客


  三、如何选择学科

  大学在发展,学科也在不断地变化中。目前形成的这几大学科群,代表着科技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对于中学生朋友来说,可能很多学科都有一定的印象,或者已经有了一定的偏好.

  兴趣: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对于一个感兴趣的学科,自然学起来更富成效,将来做出成就的可能性也更大。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兴趣”这个问题。首先,一个大学科群涵盖多个专业,每个专业还包括不同的方向,实际上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在这么大的学科群里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其次,学科里面的学科群,即使名字相同,跟中学时的内涵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比如大学里面的数理化跟中学的数理化就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不能简单地以中学的兴趣看待大学的学科群。再次,即使现在自己还找不到特定的兴趣也没关系,大学里面大部分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入门的介绍课,像材料科学概论、物理学前沿导论、现代生物学导论、人工智能导论等等。

  前景:一个大的学科群内部,各个方向的发展前景是有差异的。选择专业,就应该选择代表着这个学科群发展趋势的方向。以生命科学与医学学科群为例,传统的植物学、动物学我们从中学就开始接触,这些知识已经形成这个学科知识积累的一部分;但现代生物学的显著特征就是建立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尤其是20世纪60、70年代,分子生物学改变了整个生命科学的研究面貌。通俗一点说,一百年前我们谈论生物学,可能会提到像“花蕊、猫科动物”这样的术语,而今天取而代之的更多的是像“基因、生物芯片、蛋白质”等词汇。选择专业,就应该选择有着良好发展潜力的学科。

  人才培养模式:如果要在有着广阔的前景的学科获得发展,还得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支持。近年来,各个高校在本科生教育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就是在较宽口径上开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一改革与现在攻读研究生的比例增高有关系,也与强调毕业后再教育和终生教育有关系。以信息学院为例,强调的是在学科群的范围内,学生能够打好整个学科的基础,例如电子系的学生也要学习计算机、自动化方面的一些重要基础课程。通过这种建立在学科群视野下的宽口径教育,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工作阶段都有较强的学科适应面和宽广的视野。

  于是我们大致可以这样理解学科和专业的选择:通过一个宽口径的学科群视野下的本科教育,绝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方向。

  作为当代中国一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清华综合性的学科布局无疑给每位理科考生提供了范围最宽广的选择。清华的学科布局涵盖信息学科群、建筑学科群、能源学科群、环境学科群、航空航天学科群、材料学科群、理学学科群、生命科学与医学学科群、经济管理学科等,而且每个学科群的实力都在国内名列前茅,部分学科还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所以清华大学为每一位选择她的学生在现在或者将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四、关于“基础”扎实的一些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本科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不少学校纷纷采取合并专业等措施来满足这种需要。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专业是越基础越好,人才培养也是越基础越好”。这两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的家长,有不少都根据自己亲身的一些体会持有这种看法。而我们也非常愿意从身处高等学校的角度,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首先,一位大学本科生所要接受的“基础”性的教育,包括两个部分:“自然科学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这两部分缺一不可。同时,大学的“自然科学基础课”跟中学的类似名字的课程,有着很不一样的内涵。有些观点把“基础”就理解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甚至认为加强基础就是加强数理化的学习,这是不对的。扎实的“基础”必须同时注重这两个部分的学习。清华学生的突出优势就是两个部分的基础都非常扎实。

  其次,“基础”同样需要面向“前沿”,并且不能忽视“应用”。各个高校近两年毕业的大学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一些普遍的质疑,这种质疑提醒我们要谨防人才的软化。人才的软化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是学生死读书,缺乏实践的机会。其二是一味地打基础,却不关心这些知识的时效性,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的精神。有些单位就批评这种软化的人才是“什么都懂,却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干不好”。实际上即使是“懂”,也很可能只是表象和静态的。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将来自己也能成为科技推动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所以,清华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除了参照国外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率先引入“StudentsResearchTraining”(SRT计划)以外,还有挑战者杯、电子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模拟法庭等重要赛事。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精神、动手能力的培养都蕴含在其中了。

  再次,“基础”扎实的优势是如何体现的。“现在国内的经济学家大部分是学数学出身的,是不是要做经济学家就得学数学?”,“本科阶段学某某学科群的,将来进入其他学科群的难度有多大?”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中学生朋友和家长们很关心的。而我们可以以两个方面去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学科发展的历史。细心的家长们,可能会发现包括清华经管学院聘请的讲席教授在内的一批知名经济学家,本科阶段学数学、学天文学、学地质学的等不少。这一现象的产生,是跟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数学工具、建立模型的方法在经济学的引入”密切相关。在此以前的经济学的教育,数学的训练是很少的,建立模型就更加罕见。而一批数学基础好、并且熟悉建立模型等方法的学生,无疑很好地与这一学科发展潮流相适应,因此竞争优势非常明显。而我们来看今天经济学的发展趋势。20世纪末,缺乏实际经济学思想的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受到了广泛的批判,人们更加注重从社会、人文等角度,去关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强调的是数学是经济学的一种工具,它的发挥,是在经济学思维下去实现的。此外,目前也有一些对数学要求很高的领域,如金融工程等,数学基础特别扎实的学生在其中仍然有很突出的优势。

  第二个方面是人才培养的变化。学科发展的变化,促使人们努力去改变人才培养的方式。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的20年间,我国对经济学人才的培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清华经管学院为例,其学生受到的数学训练,无疑是国内同类专业中最好的。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注重对学生的经济学思维的培养,通过三个层次的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其目标就是培养有思想、有见解、善于观察和实践的经济学家。

  这两个方面,其实强调的是同一个道理: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基础”知识,如果要从过去的事情获得准确的经验的话,那就需要放在学科和人才培养的历史背景中去解读。

  因此,人才培养需要做到能够很好的适应、甚至引导学科发展的潮流。20年前,国内的理学学科群的人才培养无疑是最接近国际前沿的教育水平的。因此,从理学学科群诞生了今天在包括电子、计算机、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的众多人才也就不足为奇了。20年间,在我国的重点院校里面,毫无疑问各个学科群的人才培养都有了质的飞跃,整个人才培养格局从理学学科群“一枝独秀”到各个学科群“百花齐放”。

[标签:理科]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