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 借谈高中历史试卷命题中的材料与设问

借谈高中历史试卷命题中的材料与设问

2011-11-09 16:32:30中国教育在线

  近日,在网上见到这样一道文综历史材料解析题,觉得此题材料选取比较好,引起我的注意,但接下来的设问,却令我失望。考查方向是文明史(文明史观),但设问显得很粗糙,设问与材料明显脱节,材料变得可有可无。

  这样的问题,在我们教学中比较普遍。如下例: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注:选自山西省定襄县登峰2012届高中补习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试题)

  材料一: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从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统治也迅速地扩大到全球,……(这一切)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华文明在连续、未间断地发展了五千年后仍然绽出新枝,在16世纪后,并继续同世界其他文明,特别是欧洲文明,进行着交往,做出了贡献。但是,18世纪中叶以后,这个古老的文明受到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资本主义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无论是强势文明还是弱势文明)不得不仿效它……20世纪上半期,有着自己文化传统的亚非拉国家,在沿着原有轨迹缓慢行进的同时,又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更强烈的冲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正确评价欧洲的先进文明。(13分)

  答案要点:

  (从两个方面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近代欧洲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地区文明的发展。但是,欧洲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殖民侵略、掠夺的基础上,破坏了其他文明的完整性。(13分)

  以上三则材料,都是在谈文明的发展,三段材料都是命题人摘取原著论述中的某一段内容,并没有完整展现原文关于文明发展的论述。这点值得注意,因为我们很多材料题之难,其实也有因为断章取义所至。

  第一段材料是作者在论述人类文明进程发生一种转折性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呢?即“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这段材料本来是一段有历史转折、历史对比的材料。但此处命题人将东西方对比的论述省缺了。

  第二段材料是中华文明处于关键历史时期的“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这段材料,本来可以作为第一段材料有关联的补充,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第三段材料对前两段材料有总结和阐释作用,材料选取是非常好的。

  但作为材料题的命制,关键在于你选取材料的考查目标是什么?这段材料与你的目标有多少关系?材料本身存在的“元素”或“题眼”是否被你挖掘出来?这关系到命题人为什么这样设问?设问对材料有多大程度(深度)上的应用?等等,一系列技术上的处理问题。

  从以上例题看,为什么说很粗糙呢?

  原因就在于,它的设问没有抓住每段材料中的题眼,一个13分的问,试图让学生通过材料发现欧洲文明发展中的“双重性”,以此从两个方面来“评价欧洲的先进文明”。这样的问学生用一种模式就可以套,没有必要展现这么多段材料。用我们常说的,分值这样大,设问这样空泛,其实只是一道“棒棒题”!

  怎样使用这三段材料才好呢?

  我认为还是要抓做引用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一步一步设问,做活“题眼”。

  此题我们修改后如下:

  材料一: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从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统治也迅速地扩大到全球,……(这一切)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4分)

  欧洲日益兴起;人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注:这里原材料给出多少信息,就应要求学生答出多少。欧洲与中国的对比在摘引材料中没有,就不应作要求。)

  材料二:中华文明在连续、未间断地发展了五千年后仍然绽出新枝,在16世纪后,并继续同世界其他文明,特别是欧洲文明,进行着交往,做出了贡献。但是,18世纪中叶以后,这个古老的文明受到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根据史实,说说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压力下,中华文明面临着“生存或灭亡”,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怎样的选择?请以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史实加以说明(举出两例即可)。(4分)

  积极向西方学习(1分)。林则徐、魏源等是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谋求独立自强之先河;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洋务派掀起的“师夷长技以自强”运动,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重大尝试;资产阶段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段共和国;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积极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也开始在中国传播。(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2点即可给满分)

  (注;答题史实的时间、阶级等范围可以在设问中作明确要求。这样对范围进行限定,增加考试审题难度和对史实运用的难度。)

  材料三: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资本主义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无论是强势文明还是弱势文明)不得不仿效它……20世纪上半期,有着自己文化传统的亚非拉国家,在沿着原有轨迹缓慢行进的同时,又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更强烈的冲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正确评价欧洲的先进文明。(4分)

  (从两个方面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近代欧洲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地区文明的发展。但是,欧洲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殖民侵略、掠夺的基础上,破坏了其他文明的完整性。

  到这里,原题这个问可以不变,但分值一定会降下来。其实,关键是这样一步一步,层层设问,更能够训练学生如何阅读材料,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利用知识能力的迁移,解决问题。

  历史命题中的材料与设问是个大话题。材料怎样选?怎样组合?考查目的是什么?怎样通过设问更有利于学生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不管怎样考,其实都是为考查的有效性。

[标签:历史]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