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自主招生 > 自主招生新闻 > 自主招生:从笔试面试考试题目 分析中国的应试教育

自主招生:从笔试面试考试题目 分析中国的应试教育

2012-02-27 09:55:10新浪博客文章作者:晨雾

  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已经接近尾声。从2月11日华约、北约撞车大考开始,从自主招生现场就不断传来考试题目的消息。我们听到关于自主招生题目的消息无非两大类:关于笔试题目的和关于面试题目的。

  一是关于笔试题目的,总体来讲从媒体和公众的反映来讲,自主招生的笔试越来越像高考的笔试。如果谈到区别,无非就是命题难度、命题范围以及命题数量的比较。因此可以说,随着自主招生大规模联考的出现,社会化命题的程度越来越高,当然就越来越像高考。因此人们把自主招生考试说成是“小高考”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由此关于自主招生笔试与高考合并的呼声越来越高:既然是大体相同的考试,何必要搞两次?仅从减轻学生负担角度考虑,这种呼声也是十分有道理的。从这几年自主招生联考造成越来越多的考生“被卷入”看来,这项改革也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我们知道大多数“被卷入”自主招生的考生最终在录取率中都充当了“分母”,但是不要指望专家的呼吁能阻止他们参与自主招生的热情。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应当从自主招生考试的设置、程序等方面多思考。一天到晚说素质教育,我们真正为素质教育做点实事好不好?减少一次千百万人参与的大规模应试,而又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且不说经济上的效应,这样的举措可以为考生、家长、中学、大学带来多少时间和精力?

  关于自主招生笔试我们还听到另一种声音,那就是认为这种趋于社会化的笔试使得自主招生考试的高校个性化特征被淡化,看不出不同学校考试的个性特点。偏离了不同学校自主招生选拔人才的不同侧重点。连今年北大为首的11校自主招生联盟的试题判卷权将交给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被要求每张试卷必须有选择题,导致试卷的灵活性、题型都有改变。如果从这个观点出发,如果自主招生笔试与高考合并就只能使得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关于这个问题晨雾是这样的看法:首先不能简单认为自主招生的自主只能通过自主命题考试来实现。中国高校实行自主招生选拔试点,无非就是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试图探索一种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考制度。要明白,自主招生笔试只是“多元”中的“一元”。自主招生的笔试只是通过一种标准化考试考核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纵观欧美高校早已经成熟的自主招生体制,其“笔试”更是全国统考的,也看不出高校特征。港澳台高校在大陆自主招生甚至就直接借用了大陆的高考成绩。最近传来悉尼大学录取中国学生参考中国高考成绩的下限大致在各省市的一本线的消息,其实那并不等同于我们的录取分数线,而是悉尼高校多元录取中国学生诸多条件中一个条件的最低要求。因此高校完全可以再通过其他有效的途径来考查学生,体现自身个性。其中的面试环节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提到面试,就自然想到本次自主招生考试听到的关于自主招生题目消息的另一大类:面试题目。几乎天天听到的都是“雷人”的题目不断,带给人们一些“笑料”。比如“玉皇大帝和如来佛哪个大”,“生父继父一起赴儿子婚宴,新郎官应当如何为他们排座”这样的问题。媒体之所以愿意报道,一是这事新鲜,容易引人关注;而且这样的题目让谁都不知道怎样正确回答。

  多年的应试教育给考生和公众带来一种习惯,看到考题就会联想到“标准答案”。只要答题,就要考虑答得对不对。其实很多出现在面试中的考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也就是说无论考生怎样回答,都不能简单地用“正确”或者“错误”来评判。就像“玉皇大帝和如来佛哪个大”这样的问题,其实是考官拿出了一个与考生讨论交流的“由头”、“引子”,就此展开讨论和交流,通过考生在交流过程中的表现观察记录考生的反应、思维、知识等综合能力。请注意我用的是“考生交流过程”,而不是“考生答题过程”。这个过程一个比较“机械”的考生只会问一句,答一句,不敢多说一句话,生怕说错了什么被扣分,那就是“答题”。而聪明的考生则可以反问考官,甚至把考官引导到自己擅长的思路中,那就是“交流”。比如说假设一位考生没有读过《西游记》或者《大闹天宫》等故事,则无法理解这道题目的含义,他与考官之间就无法交流。他大可以从容大方地说:“老师,我不懂您提到的这两个人物是什么人,能否换个题目?”。这样做最不利的无非是给人一个“知识背景面不够宽,连玉皇大帝和如来佛都不知道”的印象,但是有可能得到换个题目的机会。总比明明一窍不通,还去硬着头皮与考官交流玉皇大帝好吧。

  还有那道“ 1名男子新婚,他的生父继父一起赴宴,男子应当如何为他们排座?”,你如果认为确实有一种排座是唯一正确答案,那么你的想法就错了。无论怎样排座都没关系,考官很自然地要进一步问你为什么这样排位?重要的是能说出你的“道道”来,让人了解你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还有林业大学那道面试题“披着狼皮的羊和披着羊皮的狼谁更能在社会生存?”,给人以无限的分析空间可以展开思路,而考官只要在一旁观察和引导就可以了解一个学生的很多方面。

  去年12月16日听过晨雾高考公益讲座的家长应当记得举过一个面试题目的例子:北京有多少个井盖?就是为了提示家长告诉考生,这样的题目不要去追求“标准答案 -- 北京市井盖的准确数字”,考官不知道,同样也不关心北京有多少井盖。这是让考生借此题目展示自己的理解、思维、判断、反应、逻辑综合的能力。晨雾在多种场合比较自主招生考试和高考之间的区别时说过一句话:自主招生可以通过面试环节把“纯书呆子”型的高分考生剔除出去。

  为什么考生对这类“雷人”题目不习惯,不理解,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的缺陷。在中国,学生(包括大学生)司空见惯的是上课老师一言堂,期末围着老师要“重点”,考试成绩论英雄。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西方教育中十分重视的一种教学环节是讨论课。据熊丙其教授介绍(《“原来在国内我上的不是大学”》),哈佛大学最精彩的课是讨论课。哈佛的讨论课,一般只有八九人(学校规定,课程参加人数不得超过八九人,人数太多,有的学生无法参与,这与我们课程强调规模,以数量来论课程欢迎程度完全不同)。在讨论课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大家在讨论中,能相互学到很多知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也许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比我们的应试教学更轻松?其实不然,我们很多在美留学生都有体会,学生为了准备这样的讨论课,需要到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做试验等等。你的成绩全凭你在讨论会上的表现,要知道老师就在一旁观察,几次讨论课下来,谁的水平如何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准备这样的课一点都不轻松。这不是与我们“雷人”题目的面试有点相似吗?

  再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时寒冰先生访问美国,直接感受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次讨论课(《感受美国的大学教育(下)——美国访问、交流之三》),任课教授是美国前助理副国务卿Susan Shirk女士,研究中国问题的资深专家。这堂课的内容是“中美关系”。这应当属于这个题目的全球的顶级课程了。课程是这样进行的:

  1)12名学生分成四组,两组代表中国,对中国政府提建议,并说出如何具体操作(即如何对付美国);两组代表美国,对美国政府提出建议,并说出如何具体操作(如何对付中国)。这两方四个小组都必须谈及台湾问题,因为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持续的问题。然后,可以选择从经济、宗教、气候等等具体的关系谈起。讨论的时候,视野要开阔,别受局限。

  2)每个小组须写出10页的文章,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她要求每个人都为这个项目做贡献,多付出,多阅读,发挥团队精神。Susan Shirk教授推荐了几本书,希望同学们为了寻找到最佳方案,阅读、查找更多的书籍、参考文献等。哪个小组率先交文章,她会给奖励。

  3)每个小组都必须对台湾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一位学生要准备这样的课程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你是否认真对待并付出了努力在场的任课教师是清清楚楚的。

  晨雾读了这篇文章后感触很深。隐约看到了人家的外交家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了。同样的题目,如果换一种方式,老师上大课在那里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国际关系“理论”,学生在下面听课记笔记(这算不错的学生,还有很多逃课的、打瞌睡的、手机上网发短信的)。几个月下来再搞一次考试,大家根据老师划定的考试重点复习记忆,最后得到一个考试成绩,考完之后全扔了。

  哪一种方式学生的收获更大?哪一种方式对学生的今后职业生涯更好?这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不是去应对更多的闭卷考试,而是要在不同的岗位,面对不同的错综复杂的状况去解决实际问题。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自主招生题目上来。这样看来,自主招生的这些“雷人”题目不是很正常吗?这不是什么“脑筋急转弯”了。这不是正在使我们走向摆脱应试教育吗。面试题目越“雷人”,越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说明在一定意义上讲题目出得好呀! --  考生才有的说呀!对考生来讲,有利于才智的发挥;对考官来讲,有利于发现考生的亮点和不足并据此打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种考试方式对我们教育模式的良性引导。我们常说我们的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病,由于涉及到教育公平问题我们暂时无法改变。其实高考不过是我们应试教育的最集中体现,他引导着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应试教育;而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应试教育又反过来向高考施加负面影响,使得高考的应试成分更强烈。如此恶性循环,非一日可以改变。但是这不是我们不作为的理由。中国教育除了进行高考改革以外,应当从基础教育开始有意地引入类似自主招生面试的开放讨论式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淡化应试教育氛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晨雾认为自主招生“雷人”的面试题目还应当更多一点,让整个社会摆脱只关注“标准答案”的传统应试观念。

相关阅读:

2012年自主招生适当倾斜农家子弟

自招评论:自主招生命题的个性和理性

自招评论:自主招生改革仍缺乏坚实数据支持

自主招生:高考改革应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演变

[标签:自主招生]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