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政治知识点 > 高考三轮复习:高三政治考前回归书本

高考三轮复习:高三政治考前回归书本

来源:蓝笔提分宝 2015-04-30 14:55:22

重点必备(背)知识

必修1《经济生活》

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含义: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2)举措:

    分别对应的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银行准备金率等)、从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国债发行规模等);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相反)。

2.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四组关系,两组意义。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就社会而言,一定时间内价值总量不变。

(2)商品的价值量与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无关。相同时间内,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3)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社会财富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更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      

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值规律的作用(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棒子)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鞭子)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筛子)

6.影响消费的因素(措词调整回答提高消费水平)

①经济发展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成正比。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③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④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都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⑤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

7.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关系:

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2)解决:       个人: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性消费者。

社会:①加强宏观调控,引导科学合理消费;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③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

8.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度。

(2)实行这一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0.如何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树立竞争和风险意识。

11.就业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就业形势。

(2)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化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举措:

根本: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劳动者个人:必须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1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为什么)

(2)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的;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途径。(怎样)

13.公平与效率。

(1)公平:   

含义(表现):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义: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举措: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2)效率:表明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3)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举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高奉献精神;在激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2)分配政策:

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5.我国财政的作用(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16.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规则。

(3)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行政手段。

17.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1)原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2)举措:

①国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②经济活动者:对生产者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自觉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对消费者的要求,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
③社会: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18.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措施。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④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9.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措施。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基本战略;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