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教案 > 高二政治教案 > 高二政治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电子课本

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中试卷

高中课件

高中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来源:学科网 2018-11-15 11:14:37

  一、教材分析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的内容,承接了前面所学习的简单的文化概况,更进一步的分析了文化横向积累也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为之后学习文化的纵向积累以及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等做好铺垫,因此比较重要。

  二、学情分析

  文化传播就在身边,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到。但是由于学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较弱,很难将获得文化传播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认知水平。因此,在施教中教师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让学生发现、感悟与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并践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媒介发展的过程以及大众传媒的优点。

  理解:文化传播的含义;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对待文化传播的态度

  2.能力目标:

  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能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2.教学难点: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直观演示法     活动探究法    小组讨论法

  2.学法

  分析归纳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导入新课

  老师:引入话题--春节。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

  板书:标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并回答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讲述其中的一些活动。

  老师:点评并过渡--通过刚才简单的交流,我们相互之间传递了很多信息,传播了文化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环节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对于春节的交流并结合课本内容理解文化传播的含义

  学生:自主思考,结合课本,得出结论并做好笔记。(文化传播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板书:1、文化传播的含义。

  老师:过渡--就像声音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来传播才能使人听到一样,文化也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才能为人所知,要不然就像开在深山里的花,只能孤芳自赏,无法促进交流与比较。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绚丽多样,在这几千年里,各种文化是以什么样的途径相互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4至35页,总结归纳。

  2.文化传播的途径

  板书:2、文化传播的途径

  学生:课本中提到了三种重要途径,分别是商业活动、人口迁徙以及教育。

  老师:是的,这三种途径是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1)商业贸易

  创设教学情境: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商业贸易。

   老师:展示丝绸之路相关图片,提问学生: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丝绸之路带出去了些什么?带回来了些什么?(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发言(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

  教师:点评学生答案。这是古代通过商业贸易来传播文化的体现,那么现代有没有呢?

  学生:经济全球化了,商业贸易更多了。而且还有很多商业广告。

  老师:展示一些现代社会商业贸易的图片

  师生总结: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板书: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创设教学情境:古今人口迁徙活动

  老师:结合历史知识,思考:在古代有哪些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

  学生: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等

  老师:确实,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人口迁徙活动。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是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宏大的人口大迁移,而其中尤以闯关东所历经的时间最长,人数最多。闯关东,大批的山东、河南的原居民,迁徙到了东北三省各地,而这些移民闯关东不仅是内地民众到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谋生,也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以山东人为多数的闯关东者,他们所传播的主要是泰山文化,为数众多的闯关东民众中,大多是泰山的崇拜者,他们把泰山信仰和泰山香社的习俗带到了东北地区。例如:供奉泰山石敢当的习俗。人们在房基、门口、桥头要竖立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碑,用来辟邪。这是古代及近代的人口迁徙活动,当前,中国已经没有大规模战争,而且防自然灾害能力也大大增强。那么现在还有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吗?

  学生:民工潮、春运等

  老师:播放视频—春运,并展示民工潮、各地唐人街等图片

  师生总结: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板书:人口迁徙

  老师过渡--前面我们学过,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教育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把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3)教育

  创设教学情境:国学经典进校园,孔子学院遍布各地

  老师: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我们学校的初一年级也开设了国学班。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达到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互派留学生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经验感受并理解。

  师生总结: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板书:教育

  老师:那么,是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呢?

  学生:不是。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老师过渡--上面我们就文化传播的途径进行了大体介绍,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具体借助哪些媒介来进行文化交流的吗?

  环节二: 文化传播的手段

  创设学情境:为我国设计宣传标语,并进行推广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并进行展示。

  教师:点评学生答案。那么,同学们在宣传的时候都用到了那些媒介呢?

  学生:电视、网络、广播等。

  老师:这就是我们当前使用的最主要的媒介,我们把它称作—大众传媒。那么,古代,主要用的哪些媒介呢?

  板书:大众传媒

  学生:语言、文字等

  师生总结:传媒的发展历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提醒学生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老师:为什么我们当前主要运用大众传媒来传递信息、传播文化,这说明了什么?

  师生总结:大众传媒的优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地位: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环节三: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创设情境:古今中外文化交流。

  教师:播放视频,由宋祖英和习琳·迪翁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茉莉花》引出中外文化交流,展示两组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并在学习了前面的知识的基础之上,提出问题: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有哪些?在全球化的今天,既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化传播?

  学生:分小组讨论,积极发表意见。

  师生总结:

  1.为什么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原因)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2)中外文化交流,既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文化吸收 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与进步;(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怎样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怎么办)

  (1)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2)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4)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文化交流。

  板书:1.为什么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原因);2.怎样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怎么办)

  (三)巩固新知、当堂检测

  结合板书,与学生一起回忆、小结本节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1.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表明(           )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B.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

  2.近年来,中华文化开始更多地走出国门,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  )

  ①各国人民相互了解

  ②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③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消除东西文化间的差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  )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四)总结反思、课后练习

  作业的内容是:1.完成好与本节课有关练习   2. 预习下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收藏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