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语文知识点 > 2019年高考语文:“佛系青年”作文导写点评,附范文

2019年高考语文:“佛系青年”作文导写点评,附范文

来源:高中语文 2018-11-28 16:50: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我不好也行……

  有人说:这个短语恰当地描述了一些中国90后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有人说:这种淡然随性挺好。有人说:这是懒惰,不思进取。

  对这类同龄人的生活态度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

  一、审题立意

  材料中心:

  针对“佛系青年”的“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谈感触与思考。

  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支持

  第二种观点:反对

  材料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典型的时事评论类材料,应围绕“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的任务,针对争议表明态度,或围绕“佛系表现”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联系现实,挖出实质,指出利弊,谈出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有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参考观点

  围绕材料重心立意,突出对“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这一生活哲学的评价。

  支持:体现的是一种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并不是放弃生活,也不是毫无作为。

  反对:这种生活哲学必然导致不求上进,漫无目的,没有目标追求,不愿背负风险,不希望承担责任,缺乏奋斗、拼搏精神,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辩证:对于生活,无欲无求可以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纷扰,调适心灵,保持心理健康;对于工作、理想等要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也说“佛系青年”(民生观)

  “油腻大叔”还没走远,“佛系青年”又刷屏了。您别误会,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无可无不可的“佛系”一夜风行,其实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累。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常态,一看这文章,心里激灵一下。哪怕扭过头,扒拉两口饭又改文案去了,活不成这样,但也想给它点个赞,转发一下。

  朋友圈中,有一个干媒体的哥们的转发打动了我:工作之外,真想这么干!——请注意,他也向往,但加了一个前提。

  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同款牛仔裤、T恤衫,可能得有十几条不止。脏了随手一换就得,不在这方面花心思。可是,在工作上,一个细节不满意,能把自己和下属都折腾个半死。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也这样,一件青道袍污秽不堪,人称邋遢道人,但是大节大义不含糊。

  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是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

  有所坚持之后的“佛系生活”,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是心系做实验把怀表搁锅里煮,是撞上大树还道歉,不拘小节,不理细务,是所求者大,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好求一针捅破天。

  自然界中,也有“佛系动物”。比如老鹰和老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瞧着可随意了,可是一旦锁定目标,咔嚓一下,闪电一击,也不睡了,也不病了,往往一下毙命。本质上也是抓大放小。如果真是啥也不用心,那是肯定通不过自然选择的大剪刀的。脖子上挂饼不知道转,只能饿死嘛。

  除了坚持与随意的辩证法,还有一层分寸感的道理。古人也好闲好从容,但讲究“偷闲”,不从容,人生太急;太从容,生命浪费,其要在度。终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实现不了。

  有人戏言,“佛系”也行,愿做一个“斗战胜佛系”青年。西行路上,那悟空会玩耍、敢担当、勇打拼,做下偌大事业,此真有志者言。

  拒绝佛系、奋勇争先——我看佛系青年

  最近,网络流行同“佛系青年”走红,他们指那些崇尚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的生活方式的年轻人。他们把“都行”、“可以”、“没关系”挂在嘴边。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我认为,身为新青年的我们,应该拒绝佛系,奋勇争先。

  从客观环境来讲,日益增快的生活节奏,增强的生活压力都在不同程度的助推佛系青年的诞生;但同时,主观原因也必不可少,多为独生子女的这一代人在温室里成长,薄弱的生命意志力恰为其逃避现实,成为“佛系青年”的关键原因。

  拒绝佛系,不再得过且过,学会自我管理。

  我国规定:15至34岁的人都可称其为青年,我想,这个年龄的人应该都有自我控制意识,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更应是他们主观意识所决定的。得过且过,看似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淡泊,实质上就是对生命的浪费,对个人的不负责,即将成年的我们,不应选择得过且过,而应奋勇争先,在自我约束的基础上学会自我管理。

  拒绝佛系,不再看淡一切,承担社会责任。

  如果说,把一切看淡,自以无欲无求便是最好的生活状态。那么,“佛系青年”们为何不干脆脱离文明社会,不再享受文明社会带给你们的便利,那倒真可谓“看淡一切”了。而非以“看淡一切”为幌子,享受社会带来的美好生活,却不承担自己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直面现实,敢于担当,才应是青年一代所应有的精神信念,不再看淡一切,不再无病呻吟,砥砺前行,勇敢热烈地承担社会责任。

  拒绝佛系,不再不大走心,获得国家认同。

  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代青年似乎都偏爱上扮演身处黑暗的观众角色,他们以不大走心为借口,实际上是一种怯懦的表现。他们把自己的心限制在那一小片天地中却丝毫不觉,仍然快活单纯地以为“佛系青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殊不知国家需要的却是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生活本无岁月静好,知识有人负重前行,我们应当接过时代的交接棒,跌跌撞撞,绝不停止的奋勇向前。

  佛系青年不大走心,得过且过不可学,我们,拒绝佛系,奋勇争先。

  附一篇相关文章

  告别“丧文化”,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时尚的潮流总是让人难以捉摸,很多时候,某些概念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流行开来,又在一夜之间沉寂了下去,泥沙俱下之时,许多人不明就里,就沉溺其中,盲目地追逐起“时髦”。

  这些日子,一度在青年群体中颇为风行的所谓“丧文化”,便可归入此类。“丧文化”最流行的时候,从线上到线下,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不少“丧小组”,网友聊天时随手就会发上几个“丧表情”,甚至连大街上的奶茶店,也“应景”地卖起了“丧茶”。一时间,“丧文化”大有席卷之势。

  消极悲观的“丧”为什么会流行?许多年轻人为什么会被裹挟其中?它又会对年轻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丧文化”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不少追捧者,其实都是抱着一种娱乐调侃的心态。对年轻人而言,在生活中遭遇一些压力与挫折,在所难免,遇挫之后的愤懑不满,和看似时髦的“丧文化”遇到一起,自然会产生一种化学反应,让其在短时间里流行开来。

  现实社会,年轻人确实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从校园到职场,从物质到感情,竞争可谓无处不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下,遇到挫折、感到郁闷,是成长的正常态。谁的青春不迷茫?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成长的烦恼,都难免压力和挫折,逃避不是办法。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问题,让自己越挫越勇,才能真正有所成就。这是每个年轻人成长的必由之路。试想,大好时光在“丧”中虚度,岂不辜负了青春?

  有些时候,年轻人会暂时性地陷入负面情绪,偶尔“丧”一下,发发牢骚排解情绪,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这种“丧”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个体的“丧”演变成了一种“丧文化”,影响和左右年轻人,就需要警惕。“我丧我有理”“人生没意义”的扭曲价值观,只会让年轻人消极避世,不思进取,一事无成。//或许有人会说:生活本来就不容易,难道就不能丧一丧吗?其实,对那些深受挫折困扰的年轻人来说,“丧文化”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些许安慰,但本质上却是一种让人裹足不前,自我沉沦的“麻醉剂”。要想真正摆脱困境,唯有积极进取。直面压力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比在“丧文化”中自我沉沦困难得多,但只有告别了“丧”,挑战自我,执着努力,才会有精彩的人生。

  再往大处讲,当代青年正处在国家民族走向复兴的大发展时期,时代提供了广阔舞台和大好机会,国家需要胸有大志奋发有为的强国一代,青年也能够籍此大势人生出彩,成就自我,当此关键时刻,于国于己,怎能丧,怎忍丧!

  反思和批判“丧文化”,并不是要区分情绪的优劣,更不是要对年轻人的负面情绪大加挞伐,而是希望年轻人能摆脱“丧”的困扰,有勇气面对生活的压力,以更阳光、更积极、更向上的心态,尽自己应尽的国民责任,挣自己想要的个人生活。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年轻人在求学、就业、婚恋、住房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压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切实维护他们的权利,改革制约年轻人发展的机制体制,是全社会应当去共同努力的。只有如此,才能让年轻人增强对“丧”的抵抗力,让他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