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陈情表》教案四

电子课本

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中试卷

高中课件

高中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陈情表》教案四

来源:网络资源 2019-09-02 22:36:24

高三语文教案:《陈情表》教案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研读全文,体会作者至诚至真的情感。

  3.学习用至诚的语言打动别人。

  【教学重点】

  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上的特色,体会情之深,语之切,理之透。

  【教学难点】

  在吟诵中解读作者所陈之情和陈情的艺术。

  【教学方法】

  研讨式学习。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全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课前,播放FLASH《天下父母心》,渲染氛围。

  上课:给同学十五分钟时间,请同学对照注释译文,自由诵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然后小组交流释疑。(当然,不可能尽释其疑,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上路吧!)

  一、导入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知道同学如何来理解“游必有方”的?(请二三位同学来谈谈对“游必有方”的理解。)

  “游必有方”就是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去做有价值的事情,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期盼,离家的艰辛。

  “人孰能不老,百事当以孝为先!”所谓孝顺,就是说为人子女应该对父母长辈能够时时嘘寒问暖,父母年老体弱,应该多抽出闲暇时间陪伴左右。《论语》中对“孝”的强调,注重的是情感与精神的慰藉,而非物质的满足。“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多承欢膝下,帮老人们捶捶背,陪他们散散步、聊聊天;或者是打个电话,听他们讲讲过去的故事;哪怕是相视无语,只静静地守在他们身边,看老人额角嘴边须臾的微笑……这些更能慰藉父母那时刻关切着儿女的心!这些微不足道的回报相比双亲的抚养之情、养育之恩真的是轻如鸿毛,但孝心无价,在“孝”的天平上,又有什么能抵得上这静静守候中的绵长深远。

  几千年来,“孝”一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支柱。孝不单单是让人可以老有所终,老有所养,孝更是对每个人自身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乃至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要求和约束。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

  二、具体研读

  1.放录音,学生轻读并思考,作者为何上表陈情?(文中找)

  ──除臣洗马,辞不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2.为什么不想到晋为官?(文中找)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为什么祖孙如此情深似海,可以使李密放弃高官厚禄不愿废离?(文中找)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扶养。

  穿插介绍李密生平: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其才气在当时也是出类拔萃的,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4.进一步发问:李密在文中明确表明不想到晋为官吗?(文中找)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忠”与“孝”的矛盾,也许是每个朝代的文人都会遭遇的困境。事实上,李密之所以拒绝出仕,不仅仅是为了祖母,还有自己避祸的因素。李密对蜀汉还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那个时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多少有一点本事的人,都遭遇了惨死的结局。问题就在于,在那样一个君臣猜忌、相互不信任的年代,你就算陈述的是真情,也是会遭到人们的怀疑的。于是,作者反复表明心迹,申述自己的苦衷。我是不矜名节的,我的本意也是愿意做官的,实在是为了尽孝。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高考预测、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