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政治知识点 > 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总结

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总结

来源:网络整理 2020-02-26 20:06:45

  2020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选择题必背103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2.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6.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7.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9.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0.美联储加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地方,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4.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5.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6.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

  2.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3.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不含投资)的比例。

  4.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5.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5.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6.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7.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8.社会再生产的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9.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10.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1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1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他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14.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5.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控制力上。

  16.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7.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8.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不平等)。

  19.集体经济包括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

  20.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承包权和经营权归农民所有。

  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

  1.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5.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各项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1.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此外还有信用合作社等。

  2.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注意时间的统一)。

  3.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3.股票的收益主要来自于股息或红利收入、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4.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高风险高收益)

  5.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6.股票所反映的是所有权关系,债券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7.社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商业保险风险损失。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3.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6.生产决定分配,要实现分配公平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7.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8.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人,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9.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1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个人所得税和财政支出)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1.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4.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政策)。

  5.影响财政收入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和分配政策。

  6.财政收入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最重要的来源。

  7.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8.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平衡、盈余(收入大于支出)、赤字(收入小于支出)。

  9.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0.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

  11.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调节税收、经济建设支出、国债规模。

  12.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与银行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如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量等。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调节的基本手段:计划(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得手)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4.市场调节局限性:自发性(损人利己)、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滞后性(事后调节)。

  5.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6.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7.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8.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9.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0.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11.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2.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3.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4.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5.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6.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7.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8.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1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12.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1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比较优势理论:若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产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产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2.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需要正视并设法解决。

  3.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选择题必背88条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其他一切制度和政策归根结底都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4.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具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特点。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8.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10.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11.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13.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14.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享有的民主,而不是全民享有的民主。

  15.公民的民主权利不能随意扩大和缩小。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在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自下而上参与)、专家咨询制度(自上而下:座谈会)、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自上而下:征求意见)以及社会听证制度(自上而下:听证会)等方式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2.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4.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5.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6.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7.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8.公民可以参加决策,但决策最终要由决策机关作出。

  第三课我国政府的人民的政府

  1.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我国正在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3.转变政府职能并不是弱化政府职能。

  4.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5.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6.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7.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8.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2.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3.为减少决策的失误,我国政府正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4.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5.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审计部门、下级政府。

  6.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检察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7.政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2.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有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7.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8.人大代表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等。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第六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的领导。

  3.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4.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收藏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