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报考 > 专业大全 > 专业分类 > 南京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

南京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

2009-07-21 10:18:04南京工业大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简介

  一、历史沿革

  南京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前身,系1952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化工系的水泥及工业用瓷专业;1958年南京化工学院独立建院,硅酸盐工学专业(水泥和陶瓷两个专业方向)设在无机系;1978~1979年,分水泥工艺和陶瓷工艺两个专业招生;1980年后分别成立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盐工程两个专业;1998年,国家专业目录调整后,两专业合并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203)。本学科1953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获无机非金属材料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1995年分别被江苏省和化工部评为重点学科。随着学科调整,又先后创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0年)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1年)、二个部省级中心和一个国家级新型复合材料科研基地,2002年材料学获江苏省重点学科。该专业覆盖面宽,优势和特色明显,是材料学院的主导学科,在江苏省占有领先地位,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四十多年来本专业为我国的建材、冶金、新材料、电子信息、化工、轻工等行业培养了5000名优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他们中有的已成为国家、省市级领导干部、院士、工程设计大师,绝大多数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高校的学术带头人。

  二、专业实力

  多年来,校、院两级在本专业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了一批国际上最先进的现代分析测试大型仪器设备与材料制备装置,如核磁共振、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拉曼光谱系统、热分析系统、粒度分析仪、分光光度计、多功能金属纳米、非晶材料连续制备与非平衡凝固研究装置、气流磨与精密分级(德国进口)试验流程等20多台套。良好的实验室条件,为拓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培养高素质人才,确保无论在传统材料,还是在新材料研究方面打造国际一流水准的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现有在读本科生600名左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在教学计划制定、人才素质培养、教学改革、教材编制等方面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培养模式上: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实施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办学方针,加强研究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专业方向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方向,整合新的培养方案,提高办学质量。在教学内容上:充实增加最新科技动态课程的分量和时数,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坚持教学督导员制度,实行优胜劣汰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专业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四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国内同类院校和专业中为数不多的同时获得国家级教学科研四大奖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目前建有江苏省无机及其复合新材料重点实验室、部级建材行业集料碱活性检测中心、部级功能复合新材料研究基地、南京工业大学水泥混凝土重点实验室、现代分析中心、材料科学中心、材料工程中心、纳米材料研究所、高技术陶瓷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保证了高水平科学研究教学实验、实践环节的进行,使学生能接触到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参与科研,追踪材料学科的学科前沿,为他们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近期学校在江浦校区为本专业建设约4000m2新的材料科学和工程实验中心,为本专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目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3人。教师中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和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江苏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和省级师德先进个人等,组成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凝聚力强和整体实力强的学术队伍。

  本专业现在的负责人是许仲梓教授,郭露村教授,潘志华教授,叶旭初教授,周勇敏副教授和张振忠副教授。

  四、人才培养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具有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一定的管理知识;(2)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组成、工艺过程及设备、性能与应用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3)掌握材料微观结构、性能的现代测试方法和宏观生产过程的工程测试技术;(4)初步掌握材料改性、新材料研制和工业生产过程、设备开发、过程控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5)具有较高的外国语(一门)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本专业修业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结构

  本专业主干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现有课程结构(已修订,2003级开始使用)积四十五年办学经验教训,兼顾办学历史、国情、省情,集材料学科专业发展、高教改革最新成果,秉承和光大优良传统特色,涵盖传统材料和先进材料、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实施因材施教、分类教学。概括起来就是“1236”:

  一个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即以一级学科为专业建设的龙头。

  二种培养模式——“三上”学生分流,一是面上普通班,以培养本科就业型人才和未来材料工程师为目标;二是专业强化班,以培养考研深造型人才和未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的研究性人才为目标。

  三层课程平台——坚实宽厚的公共基础课平台,精良扎实的专业基础课平台,广博前沿的专业课及专业方向课平台。

  六个专业方向——“三下”学生自选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材料工程方向,电子信息材料方向,生态环境材料方向,纳米材料方向和粉体工程方向。

  具体的课程结构为:

  共性主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A、大学信息技术基础B、C++程序设计、大学物理A、线性代数、概率论、工程制图与CAD(A)、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C、工程力学D、电工与电子学B、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原理A、材料现代测试方法、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

  方向主干课程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进展、材料物理性能、粉体工程);电子信息材料方向(固体物理导论、材料物理性能、电子与工程陶瓷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测试技术);生态环境材料方向(生态环境材料、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材料物理性能);纳米材料方向(统计物理与量子力学、纳米材料导论、纳米材料表征技术进展、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材料工程方向(工程测试技术与仪表、反应工程概论、粉体工程、工程热力学与节能技术);粉体工程方向(工程测试技术与仪表、粉体科学与工程、功能粉体材料)。各方向要求最低学分为186.5,总学时为2442。

  集中实践环节为40周,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机械零件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验等。

  六、就业去向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我国的基础工业,范围涵盖了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如建材、环保、新材料、化工、建筑、航空、航天、船舶、冶金、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毕业生大多在科研院所和企业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改造与建设、生产过程管理、技术革新、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与研制、生产管理与质量监督、营销等方面的各项专业工作,是该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产业和行业背景、职业背景分析可以看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近五年平均需求与供给比达到4:1;需求地区不仅有经济发达省份、沿海地区,西部地区需求尤为迫切。本专业历年的就业情况较好,在省内院校同类专业中就业率居高,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录取比例逐年递增,占就业率的10%以上。

  七、成果与特色

  近年来,本专业点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攻关和国家新材料项目等120余项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获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成果转化率达到80%。特别在功能陶瓷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复合功能材料、水泥混凝土材料、材料制备技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程技术等研究领域的工程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令人瞩目的成就,使得本专业在国内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如碱集料反应研究,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研制国家标准两项,成果被列为法国、加拿大国家标准二项。近五年来,先后为长江三峡工程、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工程、核电站等上百个国家重点工程提供寿命与安全技术支撑,一直是国际上重点关注的研究单位。新型干法水泥窑外分解技术理论与技术开发,为我国大型水泥生产设备的国产化提供了基础,水泥厂综合改造技术,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已在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PTC功能陶瓷研发成功,所提供的专门技术促使江苏出现一批PTC特陶企业。发扬陶瓷材料的优势,使该领域江苏的科技水平和行业规模保持全国领先。在环境材料、生态材料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主持的“973”、“863”项目,科研发展势头强劲,技术应用基本在江苏实现产业化。

  目前,本专业力争在特种功能陶瓷材料、高端工业陶瓷及制备技术、材料制备的工程设计与改进、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纳米材料、生态环境和能源材料等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力争在学科点建立材料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将使之在相关领域成为我国人才和技术的支撑基地之一,成为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材料和新材料研究开发的主要基地,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建成国内的品牌专业。

  本专业教学方面的成果也颇丰。1993年,硅酸盐工程专业建设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成为南京工业大学校级品牌专业;2003年,确立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2000年,“热工过程及设备”获江苏省一类课程优秀奖;2002年,“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获江苏省一类课程优秀奖。正在建设当中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强化班”已成为本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从2000级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开始组织实施,至今已组建了三届。第一届强化班30名学生已于2004年顺利毕业,免试推荐我院研究生8人,16人考取研究生,其中3人考入中科院上硅所,1人考取中科院北京化学所,2人考取上海交大;CET-4和二级计算机通过率均为100%,CET-6通过率93.5%;该班有学生党员(含预备党员)24名,荣获2004年省级先进班级称号。2004届一名学生通过参加博士生研究课题,直接介入“材料设计”这一材料学科的前沿课题,毕业论文获省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八、发展规划与设想

  本专业将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以教学和人才质量为目标,继续推动专业建设整体发展。立足二级学科,面向一级学科,柔化、消融、交汇传统中的各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传统材料与先进材料,以及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间的壁垒界限,以从材料电子、原子、分子量级上的微观结构与性质到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工艺、生产过程、设备工作原理、过程控制等为经线,以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共性规律为纬线,经纬交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架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纵向的主干课程和横向的平台课程)。

  随时跟踪国内外材料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密切联系国家和本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发展现状,不断拓展专业覆盖面,根据学科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有计划地对现有的课程进行长期制度化的调整和完善,适时增添新的课程,整合改革教学内容,开设学科前沿动态讲座,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开拓眼界,培养高素质、复合式、创新型人才。

[标签:大学 非金属]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